出自宋代李呂《答官仲儒》:
風俗去古遠,人偽日敗常。
故知取士法,時焉立紀綱。
設(shè)科發(fā)自漢,糊名始於唐。
前輩務實學,倡道賴歐陽。
當世所得盛,登用多俊良。
倒指幾百年,講求屢更張。
邇來取進士,輕快好文章。
唾手鑱雁塔,轉(zhuǎn)身簉鴛行。
莫論稽古力,所貴時學長。
自顧本迂拙,下語愁肺腸。
雖云事場屋,浪逐槐花忙。
竟如卞和璧,三獻足已傷。
既然違好尚,敢不知括囊。
釀渚溪之泉,可以供酒漿。
拾東園之果,可以資餱糧。
耦語古圣賢,曝背傲羲黃。
義命要不愧,胡為乎皇皇。
故人弗予棄,妙句深激昂。
清逸庾謝迫,風騷屈宋旁。
報言乏瓊琚,微吟頻寒螀。
注釋參考
唾手
比喻極易。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地理》:“ 勃 ( 蕭勃 )之別將 歐陽頠 軍 苦竹灘 , 陳武帝 遣 周文育 總師,唾手而禽 頠 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三回:“只因一將傾心后,致使連城唾手降。” 陳登科 《赤龍與丹鳳》第一部十七:“若是從里面放起火來, 吳六 等人不被燒死,軍心也亂,唾手可解決戰(zhàn)斗?!?/p>
雁塔
(1).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摩揭陀國下》:“有比丘經(jīng)行,忽見羣雁飛翔,戲言曰:‘今日眾僧中食不充,摩訶薩埵宜知是時?!月曃唇~,一雁退飛,當其僧前,投身自殞。比丘見已,具白眾僧,聞者悲感,咸相謂曰:‘ 如來 設(shè)法,導誘隨機,我等守愚,遵行漸教……此雁垂誡,誠為明導,宜旌厚德,傳記終古?!妒墙ǜ@堵波,式昭遺烈,以彼死雁,瘞其下焉?!焙笠蛑阜鹚?。 唐 王勃 《益州綿竹縣武都山凈慧寺碑》:“銀龕佛影,遙承雁塔之花?!币槐咀鳌傍e塔”。 唐 元稹 《大云寺二十韻》:“鶴林縈古道,雁塔沒歸云?!币槐咀鳌傍e塔”。 明 楊珽 《龍膏記·成隙》:“聽寶磬聲傳九衢,看雁塔影掛清溪?!?/p>
(2).塔名。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南 慈恩寺 中,亦稱 大雁塔 。系 唐高宗 為追薦其母而建。今為七層。 唐 代新進士常題名于此。 明 朱國禎 《涌幢小品·雁塔》:“塔乃 咸陽 慈恩寺 西浮圖院也。沙門 玄奘 先起五層。 永徽 中, 武后 與王公捨錢重加營造,至七層,四周有纏腰。 唐 新進士同榜,題名塔上,有行次之列。 唐 韋 、 杜 、 裴 、 柳 之家,兄弟同登,亦有雁行之列。故名‘雁塔’。”后常用為中式高舉之典實。 金 郭宣道 《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臺》詩:“關(guān)心 雁塔 功名晚,試手烏臺歲月忙?!?明 楊珽 《龍膏記·脫難》:“登紫閣題名 雁塔 ,從今后新風月緊趁逐,舊相思都畢罷?!?清 趙翼 《贈三元錢湘舲》詩:“設(shè)令國家更有別科目,不知又領(lǐng)幾次 雁塔 名?!眳⒁姟?大雁塔 ”、“ 雁塔題名 ”。
轉(zhuǎn)身
轉(zhuǎn)身 (zhuǎnshēn) 轉(zhuǎn)過身子看后面或側(cè)面的東西;轉(zhuǎn)過身來 turn round;face about 轉(zhuǎn)身對著門鴛行
鴛行 (yuān háng)鴛鳥群飛時行伍整齊。比喻官員朝班的行伍整齊有序。
唐.劉禹錫.奉和司空裴相公中書即事通簡舊僚之作詩:「佇聞戎馬息,入賀領(lǐng)鴛行。」近義詞: 鵷鷺 鵷行
李呂名句,答官仲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