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載《鞠歌行》:
鞠歌胡然兮,邈予樂這不猶。
宵耿耿其尚寐兮,日孜防備焉繼予乎厥修。
井行惻兮王收,曰曷賈不售兮,陰德音其幽幽。
述空文以見志兮,庶感通乎來古。
騫昔為之純英兮,又申申以告。
喜弗躍兮麾弗前,千五百年,寥哉寂焉。
謂天實為兮,則吾豈敢,羌審已兮乾乾。
注釋參考
空文
空文 (kōngwén) 徒有空名而不生效的法規(guī) ineffective law or rule 說空話的文章;沒有實用價值的文章 an article of empty matter見志
表明志向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諸子》:“諸子者,入道見志之書。”《新五代史·晉臣傳·桑維翰》:“初舉進士,主司惡其姓,以‘桑’、‘喪’同音。人有勸其不必舉進士,可以從佗求仕者, 維翰 慨然,乃著《日出扶桑賦》以見志?!?/p>
感通
謂此有所感而通於彼。意即一方的行為感動對方,從而導致相應的反應。語本《易·繫辭上》:“《易》無思也,無為也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?!薄度龂尽の褐尽り愃纪踔矀鳌罚骸巴踉庞髁x備悉矣,何言精誠不足以感通哉?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七二:“ 趙致道 問感通之理。曰:‘感,是事來感我;通,是自家受他感處之意。’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九:“ 謝小娥 立志報仇,夢寐感通,歷年乃得。”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·論排外宜有別擇》:“如謂委屈將順,先意承旨,即可感通殊俗……而外人且愈養(yǎng)而愈驕,其蹴踏凌侮,乃無所不至?!?/p>
乎來
語氣助詞。用于句末,表疑問和感嘆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﹝ 伯夷 ﹞聞 文王 作,興曰:‘盍歸乎來?’”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 孔子 在 陳 曰:‘盍歸乎來?’”一説“來聲,矣聲通”,“來”讀為“矣”。參閱 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釋詞》。
張載名句,鞠歌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God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