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杜耒《苕溪》:
晚立苕溪溪上頭,往來無數(shù)采菱舟。
采菱歸去明朝賣,安識(shí)人聞樂與愁。
注釋參考
采菱
樂府清商曲名。又稱《採菱歌》、《採菱曲》。 晉 郭璞 《江賦》:“忽忘夕而宵歸,詠《採菱》以叩舷。” 南朝 宋 鮑照 《代春江行》有“奏《採菱》,歌《鹿鳴》”之句,并作《採菱歌》七首。 南朝 梁武帝 制《江南弄》,中有《採菱曲》一首,其辭曰:“歌《採菱》,心未怡,翳羅袖,望所思?!眳㈤啞稑犯娂は嗪透柁o一·<江南>序》、《清商曲辭七·<江南弄>序》。
古代歌曲名?!冻o·招魂》:“《涉江》、《采菱》,發(fā)《揚(yáng)荷》些。” 王逸 注:“ 楚 人歌曲也。”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道路憶山中》詩:“《采菱》調(diào)易急,《江南》歌不緩?!?元 張翥 《多麗》詞:“澄碧生秋,鬧紅駐景,《采菱》新唱最堪聽?!?/p>
歸去
歸去 (guīqù) 回去 go back 離家已久,今當(dāng)歸去明朝
明朝 (míngzhāo) 〈方〉∶明天 tomorrow識(shí)人
識(shí)別人。 明 海瑞 《興革條例·戶屬》:“縱目力低下,未必識(shí)人,然朝夕相親近,聞見參互,較之提學(xué)取決於一日或勝也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十:“我爹爹最是識(shí)人,或者果是好人也未見得?!?/p>
杜耒名句,苕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