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荀子《荀子·修身》:
摘自《荀子·修身》
解釋:認(rèn)為對的就是對的,認(rèn)為錯的就是錯的,這樣稱為有智慧,而認(rèn)為對的是錯的,認(rèn)為錯的是對的,就成為愚蠢。
原文摘要:
不由禮則勃亂提僈;食飲、衣服、居處、動靜,由禮則和節(jié),不由禮則觸陷生疾;容貌、態(tài)度、進退、趨行,由禮則雅,不由禮則夷固僻違,庸眾而野。故人無禮則不生,事無禮則不成,國家無禮則不寧?!对姟吩唬骸岸Y儀卒度,笑語卒獲。”此之謂也。以善先人者謂之教,以善和人者謂之順;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,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。是是、非非謂之知,非是、是非謂之愚。傷良曰讒,害良曰賊。是謂是,非謂非曰直。竊貨曰盜,匿行曰詐,易言曰誕。趣舍無定謂之無常。保利棄義謂之至賊。多聞曰博,少聞曰淺。多見曰閑,少見曰陋。難進曰偍,易忘曰漏。少而理曰治,多而亂曰秏。治氣養(yǎng)心之術(shù):血氣剛強,則柔之以調(diào)和;知慮漸深,則一之以易良;勇膽猛戾,則輔之以道順;齊給便利,則節(jié)之以動止;
注釋參考
非非
(1).謂否定應(yīng)該否定的事物。非所當(dāng)非,不是就是不是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是是非非謂之知?!?楊倞 注:“能辨是為是,非為非,謂之智也。”《鬻子·撰吏五帝三王傳政乙》:“故非非者行是,惡惡者行善,而道諭矣?!?宋 蘇軾 《劉壯輿長官是是堂》詩:“非非近乎訕,是是近乎諛?!?元 馬致遠(yuǎn) 《陳摶高臥》第三折:“是是非非無盡期,好教我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睡不美?!?/p>
(2).并非錯誤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釋私論》:“然事亦有似非而非非,類是而非是者,不可不察也?!?/p>
(3).猶言大不以為然。 唐 元結(jié) 《自述三篇序》:“ 元子 初習(xí)靜于 商餘 ,人聞之非非曰:‘此狂者也?!妱t茫然?!?清 李漁 《慎鸞交·耳醋》:“非非,不信道床頭食,恁般甜美,值得去爭腆奪肥?!?/p>
(4).“非非想”的略語。 宋 蘇軾 《見和仇池》:“上窮非想亦非非,下與風(fēng)輪共一癡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詬奸》:“聞道故人天外去,非非想后復(fù)非非。”參見“ 非想非非想處天 ”。
(5).喻不切實際的幻想。 沉礪 《再迭前韻示劍華》:“莫道南薰能解慍,瑤琴三尺譜非非?!?/p>
非是
(1).謂不正當(dāng)?shù)氖?。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國無明法,則百姓輕為非是?!?/p>
(2).以非為是?!盾髯印ば奚怼罚骸胺鞘鞘欠侵^之愚?!?楊倞 注:“以非為是,以是為非,則謂之愚?!?/p>
(3).不正常,意外。
(4).不當(dāng);有過錯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定陶丁姬》:“臣前奏請葬 丁姬 復(fù)故,非是?!?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侵官固非是,妄作譴可懲?!?/p>
非謂
(1).無謂,沒有意義,不合道理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譴告》:“夫謂災(zāi)異為譴告誅罰,猶為雷sha{1-1}人罰陰過也。非謂之言,不然之説也?!薄端鍟奂o(jì)上》:“豈得保茲寵祿,晦爾所知,優(yōu)游卒歲,甚非謂也?!?/p>
(2).猶言并非說。 晉 陸機 《五等諸侯論》:“是以經(jīng)始權(quán)其多福,慮終取其少禍。非謂侯伯無可亂之符,郡縣非致治之具也?!?南朝 梁 沉約 《恩幸傳論》:“ 漢 末喪亂, 魏武 始基,軍中倉卒,權(quán)立九品,蓋以論人才優(yōu)劣,非謂世族高卑。”
荀子名句,荀子·修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