汨羅有翻浪,恐是嫌屈原
出自唐代蔣冽《經(jīng)埋輪地》:
漢家張御史,晉國綠珠樓。
時(shí)代邈已遠(yuǎn),共謝洛陽秋。
洛陽大道邊,舊地尚依然。
下馬獨(dú)太息,擾擾城市喧。
時(shí)人欣綠珠,詩滿金谷園。
千載埋輪地,無人興一言。
正直死猶忌,況乃未死前。
汨羅有翻浪,恐是嫌屈原。
我聞太古水,上與天相連。
如何一落地,又作九曲泉。
萬古惟高步,可以旌我賢。
注釋參考
汨羅
(1).江名。 湘江 支流。在 湖南省 東北部。上游 汨水 有東西兩源:東源出 江西省 修水縣 境,西源出 湖南省 平江縣 東北境 龍璋山 。兩源在 平江縣 城西匯合后稱 汨羅江 ,西流到 湘陰縣 北注入 洞庭湖 。 戰(zhàn)國 時(shí) 楚 詩人 屈原 憂憤國事,投此江而死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﹝ 屈原 ﹞於是懷石遂自投 汨羅 以死。” 漢 劉向 《九嘆·離世》:“惜 師延 之浮渚兮,赴 汨羅 之長流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 原 在 湘 沅 之間九年,行吟澤畔,顏色憔悴,作《離騷》。終懷石自投 汨羅 以死,時(shí)蓋 頃襄王 十四五年(前二八五或六)也?!?/p>
(2).借指 屈原 。 清 姚康 《<嵞山集>序》:“謂詩文必窮而后工者,大約取證 汨羅 、 杜陵 諸君子?!?/p>
屈原
屈原 (Qū Yuán) (約公元前340—前278)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。名平,字原。楚國貴族出身,任左徒,兼管內(nèi)政外交大事。他主張對內(nèi)舉賢能,修明法度,對外力主聯(lián)齊抗秦。后因遭貴族排擠,被流放沅、湘流域。公元前278年5月秦軍一舉攻破楚都郢。他懷著亡國的悲痛,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zi{1-1}殺。他一生寫下許多感人肺腑、彪炳千秋的不朽詩篇,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。他在楚國民歌的基礎(chǔ)上創(chuàng)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。主要代表作品有《離騷》、《九章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問》等。在詩中抒發(fā)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,表達(dá)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和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,體現(xiàn)了他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獻(xiàn)身精神。他的作品語言優(yōu)美,想象豐富,感情奔放。他的作品千古傳誦,對后世影響極大,他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寶庫的偉大貢獻(xiàn) Qu Yuan蔣冽名句,經(jīng)埋輪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