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賀鑄《送江與京歸山陽》:
山陽澤國四無山,百雉危城兩水關(guān)。
楊柳遙知紫極路,滄波長羨白鷗閑。
病來藥裹為吾累,興盡漁舟送子還。
風(fēng)月異時何限思,區(qū)區(qū)并入尺書間。
注釋參考
山陽
山陽 (shānyáng) 山坡向陽的一面;山的南側(cè) adret澤國
澤國 (zéguó) 多水的地區(qū);水鄉(xiāng) a land that abounds in rivers and lakes 澤國用龍節(jié)?!吨芏Y·地官·掌節(jié)》 江村夜?jié)q浮天水,澤國秋生動地風(fēng)?!啤ざ拍痢额}白云樓》 遭水淹了的地區(qū) inundated area 那年發(fā)大水,這里成了一片澤國百雉
(1).指城墻的長度達三百丈。是 春秋 時國君的特權(quán)。雉,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。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。《禮記·坊記》:“都城不過百雉?!?鄭玄 注:“雉,度名也,高一丈,長三丈。”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都城過百雉,國之害也?!?杜預(yù) 注:“一雉之墻,長三丈,高一丈。”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臣無藏甲,大夫毋百雉之城?!?/p>
(2).指宮城圍墻長三百丈。 唐太宗 《帝京篇》之一:“綺殿千尋起,離宮百雉餘?!?/p>
(3).借指城墻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君道》:“云梯乘於百雉之上,皓刃交於象魏之下。” 唐 劉禹錫 《機汲記》:“予謫居之明年,主人授館於百雉之內(nèi)?!?唐 韓翃 《寄贈虢州張參軍》詩:“百雉歸云過,千峯宿雨收?!?明 高攀龍 《王侯祠兩廡記》:“當(dāng)寇之熾也,百雉而外,白骨矣?!?清 陳夢雷 《泉郡夜半聞警》詩:“ 細柳 軍威肅, 金墉 百雉牢?!?/p>
危城
將被攻破之城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使之持危城則必畔,遇敵處戰(zhàn)則必北?!?晉 潘岳 《關(guān)中詩》:“重圍克解,危城載色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平定回部本末》:“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,食力已盡,必不坐而待縛。”
水關(guān)
(1).水上關(guān)口。 唐 杜甫 《峽口》詩之一:“開闢當(dāng)天險,防隅一水關(guān)。” 仇兆鰲 注引 王洙 曰:“峽口有關(guān),斷以鐵鎖?!?唐 沉亞之 《五月六日發(fā)石頭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》詩:“水關(guān)開夜鎖,霧櫂起晨涼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褚生》:“過水關(guān),則老柳之下,橫一畫橈?!?/p>
(2).特指舊時穿城壁以通城內(nèi)外水的閘門。 明 劉侗 于奕正 《帝京景物略·水關(guān)》:“土人曰水關(guān),是水所從入城之關(guān)也?!薄肚鍟涫吕すげ俊ぞ煶窃?guī)制》:“﹝ 北京城 ﹞ 正陽門 東西、 崇文門 東、 宣武門 西、 朝陽門 南、 東直門 南、 德勝門 西,各設(shè)水關(guān)一?!?清 李斗 《揚州畫舫錄·草河錄上》:“﹝ 市河 ﹞又自 便益門 弔橋起,繞城東北。一從新城 拱宸門 水關(guān)至 挹江門 水關(guān),出 針橋 而接 運河 。一從舊城北水關(guān)至南水關(guān),出 嚮水橋 而東接 運河 ?!?/p>
賀鑄名句,送江與京歸山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