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之史也辯道,今之史也耀文。
出自隋代 王通《中說·卷三·事君篇》:
摘自《中說·卷三·事君篇》
解釋:古代的歷史書寫思辨大道,現在的歷史書炫耀文采。
原文摘要:
以卒世,何患乎僻?”子曰:“吾惡夫佞者,必也愚乎?愚者不妄動。吾惡夫豪者,必也吝乎?吝者不妄散?!弊釉唬骸斑_人哉,山濤也!多可而少怪。”或曰:“王戎賢乎?”子曰:“戎而賢,天下無不賢矣?!弊釉唬骸瓣愃纪蹩芍^達理者也,以天下讓,時人莫之知也?!弊釉唬骸熬釉?,思王也!其文深以典。”房玄齡問史。子曰:“古之史也辯道,今之史也耀文。”問文。子曰:“古之文也約以達,今之文也繁以塞?!毖κ諉枴独m(xù)詩》。子曰:“有四名焉,有五志焉。何謂四名?一曰化,天子所以風天下也;二曰政,蕃臣所以移其俗也;三曰頌,以成功告于神明也;四曰嘆,以陳誨立誡于家也。凡此四者,或美焉,或勉焉,或傷焉,或惡焉,或誡焉,是謂五志?!弊又^叔恬曰:“汝為《春秋》《元
注釋參考
辯道
(1).闡明事理。 隋 王通 《中說·事君》:“ 房玄齡 問史,子曰:‘古之史也辯道,今之史也耀文?!?阮逸 注:“辯道,約理明變?!?/p>
(2).巧偽之道。 明 葉子奇 《草木子·原道》:“‘人之為道而遠人。’ 子思 言此之時,佛氏之教未入中國,已慮其絶人倫、去人事,始謂之辯道矣;其慮可不謂遠已乎?”
王通名句,中說·卷三·事君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