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蘆城下草平沙,狼牙峰前溪吐花
出自宋代戴表元《周東鄉(xiāng)載酒冰溪上因游岳祠醉作》:
葫蘆城下草平沙,狼牙峰前溪吐花。
晴日路塵清野馬,空林人語亂神鴉。
饞思火甕生燒筍,渴愛山爐熟煮茶。
投老遠(yuǎn)游何所惜,為君歡坐岸烏紗。
注釋參考
葫蘆
葫蘆 (húlu) bottle gourd 一年生蔓草,葉如心形、互生,花白色,果實(shí)如大小二球重疊,除其果肉,可充器皿 該蔓草之果實(shí) 葫蘆屬某些植物的泛稱 用作中藥的該種植物的干燥果實(shí),用于利尿消腫 bottle gourd peel 滑車的俗稱 block;block and tackle;tackle 由葫蘆殼做的器具(如瓶、壺) calabash 取一葫蘆?!巍?歐陽修《歸田錄》 糊涂,宋元時(shí)有“葫蘆提”俗語,意即糊里糊涂;葫蘆廟,《紅樓夢》里虛擬的廟名。意即糊里糊涂的地方 muddled平沙
(1).指廣闊的沙原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慈姥磯》詩:“野雁平沙合,連山遠(yuǎn)霧浮?!?唐 張仲素 《塞下曲》:“朔雪飄飄開 雁門 ,平沙歷亂轉(zhuǎn)蓬根?!?宋 張孝祥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桂林集句》詞:“平沙細(xì)浪欲盡,陡起忽千尋?!?/p>
(2).含沙量一般的沙地。對(duì)“輕沙”、“重沙”而言。《清史稿·食貨志一》:“ 河南 沙荒地三萬三千餘頃。可墾者分三等:曰輕沙,曰平沙,曰重沙?!?/p>
狼牙
(1).狼的牙齒。亦指狼牙狀的東西。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》:“忽作一聲如霹靂,謂之‘爆仗’,則蠻牌者引退,煙火大起,有假面披髮,口吐狼牙煙火,如鬼神狀者上場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一一六回:“ 解珍 心慌,連忙一刀,砍斷撓鉤,卻從空里墜下來……下面都是狼牙亂石,粉碎了身軀?!?魯迅 《二心集·上海文藝之一瞥》:“他在先前,還曾經(jīng)說,青年人不但嗥叫,還要露出狼牙來。”
(2).比喻險(xiǎn)境。 唐 元稹 《酬段丞與諸棋流會(huì)宿弊居見贈(zèng)二十四韻》:“異日玄黃隊(duì),今宵黑白棋……善敗雖稱怯,驕盈最易欺。狼牙當(dāng)必碎,虎口禍難移?!?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易生避難》:“虎吻狼牙幾陷矣,何期此地重相遇。”
(3).比喻箭頭。指狼牙箭。 唐 李賀 《長平箭頭歌》:“白翎金簳雨中盡,直餘三脊殘狼牙?!?王琦 匯解:“三脊者,箭頭作三脊形,俗謂之狼牙箭,蓋言其鋒利如狼之牙也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焚券》:“狼牙早散三千眾,燕頷當(dāng)封萬里侯?!?清 遯廬 《童子軍·雪餞》:“蕭蕭鶴髮,衝將 易水 之冠;簇簇狼牙,誓破 晉陽 之甲?!?/p>
(4).草名。入藥,有毒?!都本推肪硭模骸翱顤|、貝母、薑、狼牙?!薄吨芏Y·天官·醫(yī)師》“聚毒藥以共醫(yī)事” 唐 賈公彥 疏:“藥中有毒者,謂巴豆、狼牙之類是也?!?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草六·狼牙》﹝集解﹞引《別錄》:“狼牙生 淮南 川谷及 寃句 。八月采根,暴乾。中濕腐爛生衣者,sha{1-1}人?!?/p>
前溪
(1).前面的溪流?!稑犯娂で迳糖o二·前溪歌》:“憂思出門倚,逢郎前溪度?!?唐 劉長卿 《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》詩:“白云千里萬里,明月前溪后溪?!?唐 郎士元 《贈(zèng)強(qiáng)山人》詩:“或掉輕舟或杖藜,尋常適意釣前溪。”
(2).古代 吳 地村名。在今 浙江省 德清縣 。 南朝 隋 唐 時(shí)江南舞樂多出于此。 唐 無名氏 《大唐傳載》:“ 湖州 德清縣 南 前溪村 ,前朝教樂舞之地,今尚有數(shù)百家,盡習(xí)樂。江南聲妓多自此出。所謂‘舞出前溪’者也。”
(3).古樂府曲名。參見“ 前溪曲 ”。
吐花
亦作“ 吐華 ”。1.開花。 漢 徐干 《中論·考偽》:“夫名之繫於實(shí)也,猶物之繫於時(shí)也。物者,春也;吐華,夏也;布葉,秋也;凋零,冬也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交際》:“得之則排冰吐華,失之則當(dāng)春彫悴?!?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二五:“所以桃李樹,吐花竟不言?!?/p>
(2).放射光華。 漢 崔駰 《刀劍銘》:“龍淵太阿,干將莫邪,帶以自御,燁燁吐花?!?/p>
戴表元名句,周東鄉(xiāng)載酒冰溪上因游岳祠醉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廢堤不復(fù)風(fēng)搖柳,新檻依然月滿汀
- 琴帶衡云弦索潤,馬餐湘茝轡絲香作者:樂雷發(fā)作品:雪蓬見示送趙東巖巡部詩
- 縱有相思淚痕,索把拳頭揾作者:關(guān)漢卿作品:【仙呂】醉扶歸 禿指甲
- 中時(shí)過野店,后夜宿寒林
- 痛飲相如無奈渴,清言叔寶不勝羸。
- 固值時(shí)節(jié)晚,豈恨地勢偏作者:梅堯臣作品:次韻和原甫陪永叔景仁圣徒飲余家題庭中枯菊
- 去揖侍郎趁立班,端能別我南溪邊作者:楊萬里作品:送趙判官端國趁班改秩
- 憶見特公賞秋處,涼溪看月清光寒。作者:鮑溶作品:秋夜對(duì)月寄僧特
- 今朝正得東風(fēng)便,才是西風(fēng)便轉(zhuǎn)頭
- 戰(zhàn)袍經(jīng)手作,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,含情更著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