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趙摶《琴歌》:
綠琴制自桐孫枝,十年窗下無人知。
清聲不與眾樂雜,所以屈受塵埃欺。
七弦脆斷蟲絲朽,辨別不曾逢好手。
琴聲若似琵琶聲,賣與時人應(yīng)已久。
玉徽冷落無光彩,堪恨鐘期不相待。
鳳囀吟幽鶴舞時,撚弄錚摐聲亦在。
向曾守貧貧不徹,賤價與人人不別。
前回忍淚卻收來,泣向秋風(fēng)兩條血。
乃知凡俗難可名,輕者卻重重者輕。
真龍不圣土龍圣,鳳凰啞舌鴟梟鳴。
何殊此琴哀怨苦,寂寞沈埋在幽戶。
萬重山水不肯聽,俗耳樂聞人打鼓。
知君立身待分義,驅(qū)喝風(fēng)雷在平地。
一生從事不因人,健步窣云皆自致。
不辭重拂弦上塵,市廛不買多讒人。
莫辭憔悴與買取,為君一曲號青春。
注釋參考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與時
追逐時機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 子貢 好廢舉,與時轉(zhuǎn)貨貲?!?裴駰 集解:“與時,謂逐時也?!?/p>
趙摶名句,琴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