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晏幾道《浣溪沙二一首》
唱得紅梅字字香,
柳枝桃葉盡深藏。
遏云聲里送雕觴。
才聽便拚衣袖濕,
欲歌先倚黛眉長。
曲終敲損燕釵梁。
白□春衫楊柳鞭,
碧蹄驕馬杏花韉。
落英飛絮冶游天。
南陌暖風(fēng)吹舞榭,
東城涼月照歌筵。
賞心多是酒中仙。
床上銀屏幾點(diǎn)山,
鴨爐香過瑣窗寒。
小云雙枕恨春閑。
惜別漫成良夜醉,
解愁時(shí)有翠箋還。
那回分袂月初殘。
翠閣朱欄倚處危,
夜涼閑捻彩簫吹。
曲中雙鳳已分飛。
綠酒細(xì)傾消別恨,
紅箋小寫問歸期。
月華風(fēng)意似當(dāng)時(shí)。
二月春花厭落梅,
仙源歸路碧桃催。
渭城絲雨勸離杯。
歡意似云真薄倖,
客鞭搖柳正多才。
鳳樓人待錦書來。
二月和風(fēng)到碧城,
萬條千縷綠相迎。
舞煙眠雨過清明。
妝鏡巧眉偷葉樣,
歌樓妍曲借枝名。
晚秋霜霰莫無情。
飛鵲臺(tái)前暈翠蛾,
千金新?lián)Q絳仙螺。
最難加意為顰多。
幾處睡痕留醉袖,
一春愁思近橫波。
遠(yuǎn)山低盡不成歌。
家近旗亭酒易酤,
花時(shí)長得醉工夫。
伴人歌笑懶妝梳。
戶外綠楊春系馬,
床前紅燭夜呼盧。
相逢還解有情無。
樓上燈深欲閉門,
夢云歸去不留痕。
幾年芳草憶王孫。
向日闌干依舊綠,
試將前事倚黃昏。
記曾來處易消魂。
綠柳藏烏靜掩關(guān),
鴨爐香細(xì)瑣窗閑。
那回分袂月初殘。
惜別漫成良夜醉,
解愁時(shí)有翠箋還。
欲尋雙葉寄情騅。
莫問逢春能幾回,
能歌能笑是多才。
露花猶有好枝開。
綠鬢舊人皆老大,
紅梁新燕又歸來。
盡須珍重掌中杯。
浦口蓮香夜不收,
水邊風(fēng)里欲生秋。
棹歌聲細(xì)不驚鷗。
涼月送歸思往事,
落英飄去起新愁。
可堪題葉寄東樓。
日日雙眉斗畫工,
行云飛絮共輕狂。
不將心嫁冶游郎。
濺酒滴殘歌扇字,
弄花熏得舞衣香。
一春彈淚說凄涼。
銅虎分符領(lǐng)外臺(tái),
五云深處彩旌來。
春隨紅旆過長淮。
千里袴襦添舊暖,
萬家桃李間新栽。
使星回首是三臺(tái)。
團(tuán)扇初隨碧簟收,
畫檐歸燕尚遲留。
靨朱眉翠喜清秋。
風(fēng)意未應(yīng)迷狹路,
燈痕猶自記高樓。
露花煙葉與人愁。
臥鴨池頭小苑開,
暄風(fēng)吹盡北枝梅。
柳長莎軟路縈回。
靜避綠陰鶯有意,
漫隨游騎絮多才。
去年今日憶同來。
午醉西橋夕未醒,
雨花凄斷不堪聽。
歸時(shí)應(yīng)減鬢邊青。
衣化客塵今古道,
柳含春意短長亭。
鳳樓爭見路旁情。
閑弄箏弦懶系裙,
鉛華消盡見天真。
眼波低處事還新。
悵恨不逢如意酒,
尋思難值有情人。
可憐虛度瑣窗春。
小杏春聲學(xué)浪仙,
疏梅清唱替哀弦。
似花如雪繞瓊筵。
腮粉月痕妝罷后,
臉紅蓮艷酒醒前。
今年水調(diào)得人憐。
一樓宮妝簇彩舟,
碧羅團(tuán)扇自障羞。
水仙人在鏡中游。
腰自細(xì)來多態(tài)度,
臉因紅處轉(zhuǎn)風(fēng)流。
年年相遇綠江頭。
已拆秋千不奈閑,
卻隨胡蝶到花間。
旋尋雙葉插云鬟。
幾折湘裙煙縷細(xì),
一鉤羅襪素蟾彎。
綠窗紅豆憶前歡。
以上晏幾道作品《浣溪沙》共21首
注釋參考
柳枝
(1).柳樹的枝條。 唐 岑參 《送懷州吳別駕》詩:“ 灞上 柳枝黃,壚頭酒正香。” 元 貫云石 《殿前歡》曲:“夜啼烏,柳枝和月翠扶疎?!薄都t樓夢》第二六回:“不期這一哭,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鳥棲鴉,一聞此聲,俱‘忒楞楞’飛起遠(yuǎn)避,不忍再聽?!?巴金 《抹布集·第二的母親》:“白的衣服、紅的凈水瓶、綠的柳枝,我都記得很清楚?!?/p>
(2).古樂府曲調(diào)名。又稱《楊柳枝》。 后蜀 何光遠(yuǎn) 《鑒誡錄·亡國音》:“《柳枝》者,亡 隋 之曲。 煬帝 將幸 江都 ,開 汴河 ,種柳……有是曲也。” 宋 張先 《武陵春》詞:“看著嬌妝聽《柳枝》,人意覺春歸?!?/p>
(3).詞調(diào)名。又稱《楊柳枝》。蓋由樂府橫吹曲《折揚(yáng)柳》演變而來。有三體:(1)單調(diào),二十八字,四句,句七字。平韻。形似七言絕句,聲律較靈活,平仄不拘定。 前蜀 牛嶠 《柳枝》詞五首即用此調(diào)。(2)雙調(diào),四十字。上、下片各以七、三、七、三字為句。平韻。 前蜀 張泌 《柳枝》詞即三、七、三字為句,共三十二實(shí)字;另在第一、二、四句之下各加和聲(亦稱“ 和歌 ”)“柳枝”,共十二虛字,合為四十四字。參閱 清 萬樹 《詞律》卷一。
(4).詞曲歌唱時(shí)的和聲,無義。 宋 朱敦儒 《柳枝》詞:“ 江 南岸(柳枝), 江 北岸(柳枝),折送行人無盡時(shí),恨分離(柳枝)。酒一杯(柳枝),淚雙垂(柳枝),君到 長安 百事違,幾時(shí)歸(柳枝)!”
(5).侍姬名。 唐 韓愈 侍姬之名。 宋 陳師道 《后山詩話》:“﹝ 韓愈 ﹞老有二妓,號(hào) 絳桃 、 柳枝 ?!?/p>
(6).侍姬名。 唐 白居易 侍姬 小蠻 善舞,腰似柳枝, 樊素 善歌《楊柳枝》,因以為兩人的昵稱。 唐 白居易 《別柳枝》詩:“兩枝楊柳小樓中,嫋娜多年伴醉翁。明日放歸歸去后,世間應(yīng)不要春風(fēng)!” 唐 白居易 《對酒有懷寄李十九郎中》詩:“往年江外拋 桃葉 ,去歲樓中別 柳枝 ?!弊宰ⅲ骸?樊 蠻 也。”
桃葉
(1). 晉 王獻(xiàn)之 愛妾名。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二·桃葉歌》 郭茂倩 解題引《古今樂錄》:“ 桃葉 , 子敬 妾名…… 子敬 , 獻(xiàn)之 字也?!?宋 張敦頤 《六朝事跡·桃葉渡》:“ 桃葉 者, 王獻(xiàn)之 愛妾名也;其妹曰 桃根 。”
(2).借指愛妾或所愛戀的女子。 唐 皇甫松 《江上送別》詩:“隔筵 桃葉 泣,吹管杏花飄。” 宋 周邦彥 《三部樂·梅雪》詞:“倩誰摘取,寄贈(zèng)情人 桃葉 ?!?清 唐孫華 《賀王冰庵太守納姬》詩之一:“許迎 桃葉 久逡巡,誰道褰幃事果真?!?/p>
(3).指《桃葉歌》。 唐 張登 《上巳泛舟得遲字》詩:“《竹枝》游女曲,《桃葉》渡江詞?!?唐 孟郊 《答晝上人止讒作》詩:“俗侶唱《桃葉》,隱仙鳴桂琴?!?寧調(diào)元 《柬蛻庵》詩:“曾因姊妹吟《桃葉》,若為芳菲惜《柳枝》?!?/p>
(4).指 桃葉渡 。 清 方回 《訪張文峙王穆如有感》詩:“卜居 桃葉 鄰秋水,貪看梅花破曉煙?!?/p>
晏幾道名句,浣溪沙二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