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無素手簪羅髻,且折霜蕤浸玉醅
出自宋代蘇軾《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荼蘼洞》:
長憶故山寒食夜,野荼蘼發(fā)暗香來。
分無素手簪羅髻,且折霜蕤浸玉醅。
注釋參考
無素
(1).不經(jīng)常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貴賢》:“夫庸隸猶不可以不拊循而卒盡其力,安可以無素而暴得其用哉?” 宋 蘇軾 《沉叔通知海州制》:“海濱之民,羣聚剽掠,此吏不稱職,備災無素之過也?!?清 湯斌 《湯潛庵語錄》:“父兄之訓戒不先,里黨之薰陶無素?!?/p>
(2).平素不交往?!杜f五代史·唐書·李愚傳》:“陛下以家人禮兄, 振 等私臣也。臣居朝列,與王無素,安敢諂事?”
羅髻
盤狀發(fā)髻。 宋 蘇軾 《和文與可洋川園池·荼蘼洞》:“分無素手簪羅髻,且折霜蕤浸玉醅。”
霜蕤
白花。
玉醅
美酒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十二月啟·南呂八月》:“傾玉醅於風前,玉瓊駒於月下。” 宋 蘇軾 《南歌子》詞:“冰簟堆云髻,金樽灧玉醅?!?宋 陸游 《雜感》詩之四:“自洗銅壺試玉醅,小軒風月為徘徊?!?/p>
蘇軾名句,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荼蘼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