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炎《用元韻答清老》:
巧匠胸中有全室,能文紙上無脫稿。
老禪善畫亦如是,毛錐未出意行到。
解衣盤薄小經(jīng)營,驀然揮灑筆如掃。
我思詩畫本一律,眾作徒多等蟬噪。
畫手無如王右丞,一似詩中杜陵老。
正緣此老襟韻高,工拙奇常無不好。
斲輪妙處不可傳,此事難從筆端討。
由來萬法生一心,貫徹精粗無二道。
注釋參考
解衣
(1).脫衣。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六》:“太子乃解衣免服,逃太史之家為溉園?!?唐 杜淹 《<文中子>序》:“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,蓋受《書》於 東海 李育 ……考《易》於族父 仲華 ,不解衣者六歲,其精志如此?!薄都t樓夢》第二一回:“ 寳玉 見他不應(yīng),便伸手替他解衣,剛解開鈕子,被 襲人 將手推開,又自扣了。”
(2).見“ 解衣推食 ”。
盤薄
盤薄 (pán bó)廣大無邊。
清.嚴(yán)復(fù).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:「中國山川分兩戒,南嶺奔騰趨左海,東行欲盡未盡時(shí),盤薄嶙峋作奇怪?!?h3>小經(jīng)(1).卷數(shù)少的經(jīng)書。 唐 宋 依經(jīng)書內(nèi)容或文字多少,分大、中、小san{1-1}級。因時(shí)因事所指不同?!缎绿茣みx舉志上》:“凡《禮記》、《春秋左氏傳》為大經(jīng),《詩》、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為中經(jīng),《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春秋公羊傳》、《穀梁傳》為小經(jīng)?!?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記事二》:“ 政和 八年御筆:‘……自今學(xué)道之士,所習(xí)經(jīng)以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、《道德經(jīng)》為大經(jīng)?!肚f子》、《列子》為小經(jīng),外兼通儒書,俾合為一道。大經(jīng),《周易》;小經(jīng),《孟子》?!薄端问贰顑|傳》:“母以小經(jīng)口授,隨即成誦。” 清 金農(nóng) 《寄題李徵君秉元青櫺別業(yè)》詩:“小經(jīng)曾習(xí) 嚴(yán)彭祖 ,至孝無慚 何展禽 ?!?/p>
(2).佛經(jīng)名。凈土門三部經(jīng)中 后秦 鳩摩羅什 譯的《佛說阿彌陀經(jīng)》之別稱。又名“四紙經(jīng)”。
驀然
驀然 (mòrán) 忽然;猛然 suddenly 驀然看去,這石頭像一頭臥牛灑筆
猶揮毫。用毛筆書寫或繪畫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時(shí)序》:“灑筆以成酣歌,和墨以藉談笑?!?唐 李白 《酬張司馬贈墨》詩:“今日贈余《蘭亭》去,興來灑筆 會稽山 。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掌故·書象本要乃楊文言作非榕邨》:“壬午秋,訪友人於 半圃 ,以律歷象數(shù)之類垂委參考,別灑筆為圖説若干首?!?/p>
王炎名句,用元韻答清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涂鴉小能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