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磻老《醉蓬萊》:
記青蛇感異,后日扶顛,太平人瑞。
壯歲彈冠,有經(jīng)邦高志。
晚上文墀,載嚴霜簡,便云龍交際。
紫極旋樞,金蟬映袞,乾坤開霽。
底事當時,飲江胡馬,一望云旗,倒戈投贄。
此片丹心,幾風(fēng)聲鶴唳。
煙息塵收,水明山麗,只五湖相記。
今夜華燈,火城信息,千年榮貴。
注釋參考
丹心
丹心 (dānxīn) 忠誠之心 a loyal heart 一片丹心 又叫“丹寸”、“丹魄”、“丹襟”、“丹誠”、“丹慊”、“丹懇”、“丹愚”、“丹款”、“丹悃”、“丹抱”、“丹府”、“丹衷”、“丹局” 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風(fēng)聲鶴唳
[the whining of the wind and the cry of cranes;a fleeing army's suspicion of danger at the slightest sound;be so nervous and fearful that a slight movement in the wind is enough to make one jittery] 鶴唳:鶴叫?!稌x書·謝玄傳》記載,東晉時,秦主苻堅率眾攻晉,列陣淝水,謝玄等率精兵擊破秦軍,秦軍在敗逃途中極度驚慌疑懼或自相驚擾。“聞風(fēng)聲鶴唳,皆以為王師已至”。形容非?;艔?到了自驚自擾的程度
風(fēng)聲鶴唳,草木皆兵
詳細解釋東晉 時, 秦 主 苻堅 率眾南侵,號稱百萬,列陣 淝水 , 謝玄 等率精兵八千渡水擊之。 秦 兵大敗, 堅 眾奔潰,自相蹈藉,投水死者不可勝計, 淝水 為之不流。馀眾棄甲宵遁,聞風(fēng)聲鶴唳,皆以為追兵已至。事見《晉書·謝玄傳》。后因以“風(fēng)聲鶴唳”形容極端驚慌疑懼或自相驚擾。 宋 周煇 《清波雜志》卷七:“己酉終歲,災(zāi)屯無所不有,特未溘然,又留殘喘,至今事定,卻有風(fēng)聲鶴唳之警?!薄都t樓夢》第一○二回:“ 賈珍 方好, 賈蓉 等相繼而病。如此接連數(shù)月,鬧的兩府懼怕。從此風(fēng)聲鶴唳,草木皆妖?!?郁達夫 《出奔》:“直到后來,聽到了那些風(fēng)聲鶴唳的傳說,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(tài),當正在打算避難出發(fā)的前幾日, 婉珍 才又隱隱地想起了這一位青年?!?
趙磻老名句,醉蓬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