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胡理《滄浪詠》:
昔聞滄浪亭,未濯滄浪水。
先賢渺遺跡,壯觀一何侈。
飛橋跨木末,巨浸折胡壘。
糟床行萬甕,繚墻周數(shù)里。
廢興固在天,庶用觀物理。
緬懷嘉佑世,周道平如砥。
相君賢相君,子美東南美。
如何一網(wǎng)盡,禍豈在故紙。
青蠅變白黑,作俑茲焉始。
所存醉翁文,垂耀信百世。
無忘角弓詠,嘉樹猶仰止。
同來二三子,感歡咸坐起。
縹瓷酹新汲,毀譽(yù)均一洗。
忽逢醒狂翁,一別垂二紀(jì),雋哉老益壯,論事方切齒。
我欲裂絳幔,推著明光里。
安得上天風(fēng),吹落君王耳。
注釋參考
飛橋
(1).架設(shè)于高空的橋梁?!逗鬂h書·西域傳·大秦》:“又言‘有飛橋數(shù)百里,可度海北’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四回:“更作兩條飛橋,橫空而上?!?/p>
(2).軍用渡河裝置,如浮橋之類?!读w·軍用》:“渡溝壍飛橋一間,廣一丈五尺,長二丈以上,著轉(zhuǎn)關(guān)轆轤八具,以環(huán)利通索張之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一○五回:“用飛橋轉(zhuǎn)關(guān)轆轤,越溝塹,渡池濛?!?/p>
(3).工業(yè)用的高空運輸設(shè)備。 林斤瀾 《母女》:“還有七八條飛橋,架在半空里,皮帶骨碌碌,團(tuán)團(tuán)轉(zhuǎn),把砂子石頭卷上山坡?!?/p>
木末
樹梢?!冻o·九歌·湘君》:“采薜荔兮水中,搴芙蓉兮木末。” 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“陵重巘,獵昆駼,杪木末,擭獑猢。” 南朝 梁 劉孝標(biāo) 《東陽金華山棲志》:“夫鳥居山上,層巢木末;魚潛淵下,窟穴泥沙?!?明 王守仁 《宏上人所蓄秋山圖》詩:“仙槎影沒銀漢遠(yuǎn),木末芙蓉為誰剪?” 清 鄭珍 《江邊老叟詩》:“君不見壬寅 松滋 決七口,閭殫為江da{1~1}波吼;北風(fēng)三日更不休,十室登船九翻覆。老夫無船上木末,稚子衰妻復(fù)何有!”
巨浸
(1).大水。指大河流。 唐 駱賓王 《夏日游德州贈高四》詩:“ 鬲津 開巨浸,稽阜鎮(zhèn)名都?!?唐 衛(wèi)次公 《渭水貫都賦》:“原夫 渭 者 雍 之巨浸,都者人之所聚?!?宋 陳善 《捫虱新話·論孟子之書有巧妙處》:“吾謂此一章似 長江 巨浸,瀰漫無際,而渾浩回轉(zhuǎn),不可名狀?!?清 黃景仁 《望泗州舊城》詩:“ 泗 淮 合處流湯湯,作此巨浸如天長?!?/p>
(2).大水。指大海。 唐 許彬 《府試萊城晴日望三山》詩:“不易識 蓬瀛 ,憑高望有程。盤根出巨浸,遠(yuǎn)色到孤城。” 宋 范仲淹 《上呂相公并呈中丞諮目》:“﹝ 太湖 ﹞雖北壓 揚(yáng)子江 而東抵巨浸,河渠至多,堙塞已久,莫能分其勢矣?!?孫中山 《建國方略·行易知難》第四章:“倘無羅經(jīng)以定方向,則汪洋巨浸,水天一色,四顧無涯,誰敢冒險遠(yuǎn)離海岸,深蹈迷途,而赴不可知之地哉?”
(3).大水。指洪水。 宋 陸游 《讀夏書》詩:“巨浸稽天日沸騰,九州人死若丘陵?!?宋 葉適 《故知廣州薛公墓志銘》:“嗚呼!巨浸、大疫,sha{1-1}人成丘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七·<授經(jīng)圖>》:“此書舊無刊本, 大梁 水后, 西亭 藏書數(shù)萬卷皆付巨浸?!?/p>
(4).大水。指大湖澤?!端问贰な池浿旧弦弧罚骸?太湖 者,數(shù)州之巨浸,而獨洩以 松江 之一川,宜其勢有所不逮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粵西游日記一》:“其山滙於巨浸中,是名 西湖 。”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祥異·蟾蜍》:“ 嘉慶 己卯八月, 河 決, 開封 蘭陽 一帶皆成巨浸?!?/p>
胡理名句,滄浪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