頻歲仍饑饉,三湘要撫綏
出自宋代王炎《李閣學(xué)挽詩三首》:
頻歲仍饑饉,三湘要撫綏。
分憂承帝命,遺愛結(jié)民思。
自有欒公社,何須叔子碑。
若書耆舊傳,清德不磷緇。
注釋參考
頻歲
連年?!逗鬂h書·趙孝王良傳》:“十三年,降為 趙公 ,頻歲來朝。”《晉書·李特載記》:“ 元康 中, 氐 齊萬年 反, 關(guān) 西擾亂,頻歲大飢,百姓乃流移就穀,相與入 漢川 者數(shù)萬家?!?/p>
饑饉
饑饉 (jījǐn) 災(zāi)荒;荒年。五谷收成不好叫“饑”。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“饉” famine;crop failure;distitution 因之以饑饉?!墩撜Z·先進(jìn)》三湘
(1). 湖南 湘鄉(xiāng) 、 湘潭 、 湘陰 (或 湘源 ),合稱 三湘 。見《太平寰宇記·江南西道十四·全州》。但古人詩文中的 三湘 ,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區(qū)。 唐 李白 《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》詩:“昔放 三湘 去,今還萬死餘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送圣符弟之任蘄水丞》詩之四:“廿載流移復(fù), 三湘 轉(zhuǎn)運(yùn)長?!?/p>
(2).指 沅湘 、 瀟湘 、 資湘 。 晉 陶潛 《贈長沙公族祖》詩:“遙遙三 湘 ,滔滔九江?!?陶澍 集注:“ 湘水 發(fā)源會 瀟水 ,謂之 瀟湘 ;及至 洞庭 陵子口 ,會 資江 謂之 資湘 ;又北與 沅水 會於湖中,謂之 沅湘 ?!?明 徐楨卿 《送盛斯徵赴長沙》詩:“蠻中瘴遠(yuǎn)三 湘 水,江畔春逢十月花。”
(3).指 湖南 。 陳毅 《岳麓山頂眺望》詩:“ 岳麓山 頭任我行, 三湘 眼底絶風(fēng)神。”
撫綏
安撫,安定。《書·太甲上》:“天監(jiān)厥德,用集大命,撫綏萬方。”《三國志·吳志·吳主傳》“ 浩周 之還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《魏略》:“昔承父兄成軍之緒,得為先王所見奬飾,遂因國恩,撫綏東土。” 宋 司馬光 《北京韓魏公祠堂記》:“ 梁公 省徹戰(zhàn)守之備,撫綏彫弊之民,民安而虜自退, 魏 人祠之,至今血食?!?/p>
王炎名句,李閣學(xué)挽詩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綠檸小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