涌金門外盡菰蒲,四月行人客上都
出自宋代鄭耕老《游城山國(guó)清塘》:
涌金門外盡菰蒲,四月行人客上都。
六月國(guó)清塘上望,依稀身更在西湖。
注釋參考
涌金門
亦作“涌金門”。 南宋 行都 臨安 (今 杭州市 )的西城門。門臨 西湖 。 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五:“ 錢湖 一名 金牛湖 ,一名 明圣湖 ,湖有金牛,遇圣明即見(jiàn),故有二名焉……行次北第二門曰 涌金門 ,即金牛出見(jiàn)之所也?!?宋 韓元吉 《謁金門·春雪》詞:“卻似 涌金門 外見(jiàn),絮飛波影亂?!?元 薩都剌 《次王侍郎游西湖韻》:“ 涌金門 外春如海,畫(huà)舫笙歌步步僊?!?/p>
菰蒲
(1).菰和蒲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從斤竹澗越嶺溪行》詩(shī):“蘋萍泛沉深,菰蒲冒清淺。” 宋 張?jiān)?《念奴嬌》詞:“荷芰波生,菰蒲風(fēng)動(dòng),驚起魚(yú)龍戲?!?元 鄭光祖 《倩女離魂》第二折:“向斷橋西下,疏剌剌秋水菰蒲,冷清清明月蘆花?!?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·<無(wú)題>詩(shī)》:“深宵沉醉起,無(wú)處覓菰蒲?!?/p>
(2).借指湖澤。 南唐 張泌 《洞庭阻風(fēng)》詩(shī):“空江浩蕩景蕭然,盡日菰蒲泊釣船?!?明 孫蕡 《湖州樂(lè)》詩(shī):“菰蒲浪深迷白紵,有時(shí)隔花聞笑語(yǔ)?!?清 金農(nóng) 《松陵雨泊》詩(shī):“一夕菰蒲打蓬雨,聲聲引夢(mèng)入江湖?!?/p>
四月
一年有十二個(gè)月,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。人客
(1).特指攻入他國(guó)者。他國(guó)為主,侵犯者為客,故稱人客?!秶?guó)語(yǔ)·越語(yǔ)下》:“天時(shí)不作,弗為人客?!?韋昭 注:“作,起也。攻者為客。”
(2).客人,賓客。 唐 杜甫 《遣興》詩(shī):“問(wèn)知人客姓,誦得老夫詩(shī)?!?洪深 《青龍?zhí)丁返谌唬骸敖裉祛A(yù)備有人客來(lái)?!?/p>
(3).佃客?!度龂?guó)志·吳志·周瑜傳》:“﹝ 孫權(quán) ﹞后著令曰:‘故將軍 周瑜 、 程普 ,其有人客,皆不得問(wèn)?!?/p>
(4).旅客。 清 王韜 《興利》:“令民間自立公司,購(gòu)置輪船,用以往來(lái)內(nèi)河,轉(zhuǎn)輸貨物,裝載人客?!?黃谷柳 《蝦球傳·離開(kāi)家庭》:“船家們豎起高高的竹竿,竿上套著小網(wǎng),向船上的人客討錢。”
上都
(1).古代對(duì)京都的通稱?!段倪x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寔用西遷,作我上都?!?張銑 注:“上都,西京也。”此指 西漢 京都 長(zhǎng)安 。 明 何景明 《七述》之三:“乃有上都貴人,戚里公子,迎晨而出,及暮乃止?!?/p>
(2).古對(duì)陪都(下都)而言,稱首都為上都。(1) 北齊 以 晉陽(yáng) 為 下都 ,故稱 鄴 (今 河北 臨漳 西南)為 上都 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一五五引《晉書(shū)》:“ 北齊 高洋 以 鄴 為 上都 , 晉陽(yáng) 為 下都 ?!?2) 唐肅宗 寶應(yīng) 元年建東、南、西、北四陪都,因稱首都 長(zhǎng)安 為 上都 。《新唐書(shū)·地理志一》:“ 上都 ,初曰 京城 , 天寶 元年曰 西京 …… 肅宗 元年曰 上都 ?!?/p>
(3). 元 初于 灤河 北岸建 開(kāi)平府 , 世祖 中統(tǒng) 五年(1264)加號(hào) 上都 ,歲常巡幸,終 元 一代與 大都 并稱兩都。故址在今 內(nèi)蒙古 多倫 西北 上都河 北岸?!对湔隆ぴt令·建國(guó)都詔》:“ 中統(tǒng) 五年八月日欽奉圣旨中書(shū)省奏: 開(kāi)平府 闕庭所在,加號(hào) 上都 ,外 燕京 修營(yíng)宮室,分立省部,四方會(huì)同,乞亦正名事。準(zhǔn)奏?!?/p>
(4).指天宮?!逗鬂h書(shū)·張衡傳》:“羨上都之赫戲兮,何迷故而不忘?” 李賢 注:“上都,謂天上也?!?/p>
鄭耕老名句,游城山國(guó)清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天影影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