蓊郁三光晦,溫暾四氣勻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》:
已訝銅游何遠(yuǎn),銅仍嗟別太銅頻。
離容君蹙促,贈語我殷勤。
迢遞天南銅,蒼茫海北漘。
訶陵國分界,交趾郡為鄰。
蓊郁三光晦,溫暾四氣勻。
陰晴變寒暑,昏曉錯星辰。
瘴地難為老,蠻陬不易馴。
土民稀白首,洞主盡黃巾。
戰(zhàn)艦猶驚浪,戎車未息塵。
紅旗圍卉服,紫綬裹文身。
面苦桄榔裛,漿酸橄欖新。
牙檣迎海舶,銅鼓賽江神。
不凍貪泉暖,無霜毒草春。
云煙蟒蛇氣,刀劍鱷魚鱗。
路足羈棲客,官多謫逐臣。
天黃生颶母,雨黑長楓人。
回使先傳語,征軒早返輪。
須防杯里蠱,莫愛橐中珍。
北與南殊俗,身將貨孰親。
嘗聞君子誡,憂道不憂貧。
注釋參考
蓊郁
蓊郁 (wěngyù) 形容草木茂盛 (of plant) flourishing;lush;luxuriant 瞻玄云之蓊郁。——曹丕《感物賦》 松柏蓊郁于山峰?!笏肌妒穸假x》 濃密 dense 海霧多蓊郁三光
三光 (sānguāng) 古時指日、月、星 the sun, the moon and stars溫暾
溫暾,溫吞 (wēntun,wēntun) 水、酒等溫而不熱 lukewarm;tepid 溫暾水 不爽利;不干脆 sloppy;slovenly 溫暾之談四氣
(1).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時的溫、熱、冷、寒之氣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奮至德之光,動四氣之和,以著萬物之理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動四氣之和,謂感動四時之氣,序之和平,使陰陽順序也。” 唐 馮著 《行路難》詩:“春秋四氣更迴換,人事何須再三嘆?!?唐 白居易 《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》:“蓊鬱三光晦,溫暾四氣勻?!?/p>
(2). 漢 儒附會天人相應(yīng)之說,以喜怒樂哀應(yīng)四時為四氣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王道通三》:“喜氣為暖而當(dāng)春,怒氣為清而當(dāng)秋,樂氣為太陽而當(dāng)夏,哀氣為太陰而當(dāng)冬。四氣者,天與人所同有也。”
白居易名句,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