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和林太淵二首》:
聲稱籍甚自髫年,圣處聞之于膝邊。
廟瑟久無人續(xù)響,國棋誰與子分先。
書經(jīng)秦火訛難讀,缽至曹溪靳不傳。
功行滿時笙鶴下,未應(yīng)山澤著臞仙。
注釋參考
功行
(1).功績和德行。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:“今 瓌 無佗功行,但以配阿母女,一時之間,既位侍中,又至封侯?!?唐 韓愈 《科斗書后記》:“天下之欲銘述其先人功行,取信來世者,咸歸 韓氏 ?!?宋 歐陽修 《<江鄰幾文集>序》:“余竊不自揆,少習(xí)為銘章,因得論次當(dāng)世賢士大夫功行。”
(2).僧道等修行的功夫。 唐 呂巖 《五言》之十五:“二十四神清,三千功行成。”《醒世恒言·灌園叟晚逢仙女》:“ 司花女 道:‘ 秋先 ,汝功行圓滿,吾已申奏上帝,有旨封汝為護(hù)花使者,專管人間百花。’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三·陶松云》:“吾弟子三十餘人,皆在下界,汝其一也。今命汝以度人為功行,汝其慎之!”
笙鶴
漢 劉向 《列仙傳》載: 周靈王 太子 晉 ( 王子喬 ),好吹笙,作鳳鳴,游 伊 洛 間,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,三十馀年后乘白鶴駐 緱氏山 頂,舉手謝時人仙去。后以“笙鶴”指仙人乘騎之仙鶴。 唐 杜甫 《玉臺觀》詩之一:“人傳有笙鶴,時過北山頭?!?宋 姜夔 《阮郎歸》詞:“與君閒看壁間題:夜涼笙鶴期?!?明 徐渭 《小集滴水厓朝陽觀》:“不信夜來高頂望,定應(yīng)笙鶴下飛仙。”
未應(yīng)
(1).猶不須。 宋 王安石 《評定試卷》詩:“疑有高鴻在寥廓,未應(yīng)回首顧張羅?!?宋 陸游 《遣興》詩:“老去可憐風(fēng)味在,未應(yīng)山海混漁樵?!?/p>
(2).猶不算;不是。 唐 李白 《梁園吟》:“ 東山 高臥時起來,欲濟(jì)蒼生未應(yīng)晚?!?宋 張綱 《臨江仙》詞:“年方強(qiáng)仕未應(yīng)遲。高風(fēng)輕借便,一鶚看橫飛?!?/p>
(3).猶不曾。 唐 李白 《關(guān)山月》詩:“戍客望邊色,思?xì)w多苦顏,高樓當(dāng)此夜,嘆息未應(yīng)閑?!?唐 王維 《聽宮鶯》詩:“游子未應(yīng)返,為此始思鄉(xiāng)?!?宋 蔡伸 《念奴嬌》詞:“云浪鱗鱗,蘭舟泛泛,共載一輪月。五湖當(dāng)日,未應(yīng)此段奇絶。”
(4).不應(yīng)當(dāng)。 明 劉基 《旅興》詩之二四:“晨興步庭除,足弱幾不持;論年未應(yīng)爾,胡為遽如斯?”
山澤
(1).山林與川澤?!兑住ふf卦》:“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。”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 漢 興,海內(nèi)為一,開關(guān)梁,弛山澤之禁,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。”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象數(shù)一》:“山澤焦枯,草木凋落?!?明 吳承恩 《介祉頌》:“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,其天人之交會,而山澤之鐘靈者乎!”
(2).泛指山野?!逗鬂h書·馮衍傳上》:“雖則山澤之人,無不感德,思樂為用矣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洧水》:“ 司馬彪 曰: 華陽 ,亭名,在 密縣 。 嵇叔夜 常采藥于山澤,學(xué)琴于古人,即此亭也?!?元 柯丹邱 《荊釵記·參相》:“小生一介寒儒,久困山澤?!?清 龔自珍 《皇朝碩輔頌序》:“愳山澤之癯,有不盡知,用敢仰衷國史,作贊二十有一?!?/p>
臞仙
舊時借稱身體清瘦而精神矍鑠的老人。文人學(xué)者亦往往以此自稱。 宋 劉克莊 《最高樓》詞:“這先生,非散圣,即臞仙?!?金 劉長言 《通叔以詩送古鏡為長言生日之壽次韻謝之》:“綵衣祿隱非臞仙,猶有向來文字緣?!?清 趙翼 《寒夜澄懷園步月》詩:“惜無人送半臂來,不覺臞仙兩肩聳。” 高燮 《題蔡哲夫所繪沉孝則冰雪廬圖即步哲夫韻》:“潔清不數(shù)臞仙臞,誰知聞聲有彼姝。”
劉克莊名句,和林太淵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