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錢時(shí)《讀書燈》:
讀書燈,明暳?xí)?,溪堂硬度人親送似。
歷落平生未見書,與汝間關(guān)幾半世。
幾年來,味無味,并與青編共捐棄。
半身淪落浙江濆,壁角破圈塵沒鼻。
新春忽爾思起廢,頃刻工夫依前具。
提入山翁結(jié)草廬,永夜虛窗照天地。
圣教衰,異端熾,千古冥行士何事。
人人有此大光明,埋沒荒唐渺漫處。
象山翁,天啟秘,嫡嗣慈湖更超詣。
隔儒俗學(xué)破沉疴,暗室迷途逢寶炬。
讀書燈,明一切,不是山翁愛文字。
逢人若問伏羲前,燈下齁齁方瞌睡。
注釋參考
圣教
(1).舊稱 堯 、 舜 、 文 、 武 、 周公 、 孔子 的教導(dǎo)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率性》:“ 孔 門弟子七十之徒,皆任卿相之用,被服圣教,文才雕琢,知能十倍,教訓(xùn)之功而漸漬之力也?!?三國 魏 阮籍 《樂論》:“故圣教廢毀,則聰慧之人并造奇音?!薄缎绿茣ち鴾唫鳌罚骸癌z 柳渾 ﹞早孤,方十餘歲,有巫告曰:‘兒相夭且賤,為浮屠道可緩死。’諸父欲從其言, 渾 曰:‘去圣教,為異術(shù),不若速死?!?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(shí)·經(jīng)學(xué)理學(xué)》:“ 東吳 之 惠氏 、 東浙 之 萬氏 ,經(jīng)學(xué)皆宗 漢 ,而未嘗悖圣教也?!?梁啟超 《致伍秩庸星使書》:“今 中國 之人,號(hào)稱奉圣教,而農(nóng)工商賈,終身未登夫子廟堂,不知圣教為何物?!?/p>
(2).宗教信徒對(duì)各自宗教的尊稱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吠舍厘國》:“時(shí)諸大圣莫不悲感,即召集諸苾芻,依毘奈耶訶責(zé)制止,削除謬法,宣明圣教?!?唐 盧士衡 《寄天臺(tái)道友》詩:“且住人閒行圣教,莫思天路便登龍?!?/p>
異端
異端 (yìduān) 異常的吉兆。現(xiàn)多指自認(rèn)為正統(tǒng)者對(duì)異己的思想、理論的稱呼 strange omen 攻乎異端,斯害也已?!墩撜Z·為政》。朱熹集注:“非圣人之道,而別為一端?!?焦循補(bǔ)疏:“各為一端,彼此互異?!? 古代儒家稱其他學(xué)說、學(xué)派為異端 heterodoxy;heresy千古
千古 (qiāngǔ) 指久遠(yuǎn)的年代 through the ages 千古風(fēng)流人物。——宋· 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 千古江山?!巍?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詞 縱有千古?!濉?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 成為千古罪人 永遠(yuǎn)地 forever 千古奇冤,江南一葉——zhou{1-1}恩{1~1}來 千古奇聞 婉辭,哀悼死者,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。多用于挽聯(lián)、花圈等的上款 eternal repose冥行
(1).夜間行路。 明 許潮 《赤壁游》:“舳艫燒盡欲黃昏,一望蘆花萬騎奔。莫道冥行無可畏,陰陵還有未招魂。”參見“ 冥行擿埴 ”。
(2).盲目行事。 元 揭傒斯 《大元敕賜修堰碑》:“為政不本於農(nóng),不先於水,是為不知?jiǎng)?wù)。不知?jiǎng)?wù),是謂冥行之臣?!?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世間有一種人,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,全不解思惟省察也,只是箇冥行妄作?!?/p>
何事
(1).什么事;哪件事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休沐重還道中》詩:“問我勞何事?沾沐仰清徽。” 唐 方干 《經(jīng)周處士故居》詩:“愁吟與獨(dú)行,何事不傷情?”《朱子語類》卷八:“陽氣發(fā)處,金石亦透,精神一到,何事不成?”
(2).為何,何故。 晉 左思 《招隱》詩之一:“何事待嘯歌?灌木自悲吟?!薄缎绿茣こ良葷?jì)傳》:“若廣聰明以收淹滯,先補(bǔ)其缺,何事官外置官?” 宋 劉過 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詞:“湖上 新亭 好,何事不曾來?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狡脫》:“不解天公意,教人枉猜謎:何事癡呆漢,到處逢佳麗?”
錢時(shí)名句,讀書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