豈惟同里共歆艷,亦使吾侄增光輝
出自宋代吳芾《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(jì)艱食因成》:
吾家謂侄非常兒,自幼讀書嘗下帷。
平居事母盡孝道,力供子職曾無違。
辛勤農(nóng)畝三十載,頓立門戶成家肥。
恥同流俗事驕吝,好賢樂業(yè)常怡怡。
聞人急難知在己,見義踴躍無不為。
造橋砌路未為德,折券釋逋未足奇。
究其存心用意處,尤在邑人艱食時(shí)。
此邑山多土田少,民貧自昔難支持。
其間歲收數(shù)百斛,已為富室他可知。
況復(fù)今年苦亢旱,州里遠(yuǎn)近咸告饑。
田疇彌望總?cè)缌?,?xì)民未免俱流移。
縱使人能保常產(chǎn),亦復(fù)有甑無米炊。
雖幸朝家行賑濟(jì),正恐未能遍群黎。
往往傾村走山谷,荷鋤掘地尋蕨萁。
取根為粉雖可飽,食之既久人亦羸。
春來必至生疫癘,死填溝壑夫何疑。
吾侄見之軫憂惻,首議倡率輸家貲。
既捐青蚨二百萬,猶恨糴貴難療饑。
庾中僅存二千石,一旦傾倒盡散之。
此心但欲濟(jì)隣里,身外浮名非所希。
吁嗟薄俗務(wù)貧鄙,計(jì)較升斗爭刀錐。
徒知富有可潤屋,豈慮人怨親戚離。
有如吾侄為此舉,吾鄉(xiāng)自古應(yīng)亦稀。
小惠所施固未博,風(fēng)義自足洗澆漓。
儻使人人皆若爾,千里豈復(fù)憂餒時(shí)。
第愿吾侄廣此意,所為盡從今日推。
陰功在人天心報(bào),會(huì)俾爾壽膺繁禧。
梓里遺芳傳未艾,世有子孫攀桂枝。
豈惟同里共歆艷,亦使吾侄增光輝。
老夫無以示旌勸,聊為吾侄題此詩。
注釋參考
豈惟
見“ 豈唯 ”。
同里
同鄉(xiāng)?!兑葜軙ご笪洹罚骸八钠荩阂粌?nèi)姓,二外婚,三友朋,四同里?!薄妒酚洝ろn信盧綰列傳》:“ 盧綰 者, 豐 人也,與 高祖 同里?!?宋 陳師道 《別月華嚴(yán)》詩:“寓世生同里,隨方去有情?!?梁啟超 《新中國未來記》第三回:“這兩位生同里,少同學(xué),長同游,壯同事。”
歆艷
歆羨,羨慕?!抖Y記·郊特牲》“而流示之禽,而鹽諸利,以觀其不犯命也” 漢 鄭玄 注:“流,猶行也。行,行田也。鹽,讀為艷。行田示之以禽,使歆艷之,觀其用命不也。” 宋 李綱 《論福建??茉印罚骸靶∶耢G,皆有倣效之意?!?金 王若虛 《<新唐書>辨上》:“ 子京 譏舊史猥釀不綱,而以傳遠(yuǎn)自許,今之學(xué)者類皆歆艷,以為新奇。”
同“ 歆艷 ”。《新唐書·李晟傳》:“每虜使至,必召 息曩 于坐,衣大錦袍,金帶,夸異之,虜皆指目歆艷?!?宋 蘇軾 《代李琮論京東盜賊狀》:“使此輩歆艷其利,以為進(jìn)身之資?!?明 宋濂 《孚中禪師信公塔銘》:“是當(dāng)揭之崇碑,明示方來,使學(xué)佛者有所歆艷而起信焉?!?/p>
增光
增光 (zēngguāng) 增添光彩 add lustre to; add to the glory of 為國增光吳芾名句,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(jì)艱食因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開嘜K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