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以自是,反以相誹。
出自先秦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覽·慎大覽》:
摘自《呂氏春秋·覽·慎大覽》
解釋:人們總是自以為是,反過來又互相責難。
原文摘要:
曰:上胡不法先王之法?非不賢也,為其不可得而法。先王之法,經(jīng)乎上世而來者也,人或益之,人或損之,胡可得而法?雖人弗損益,猶若不可得而法。東夏之命,古今之法,言異而典殊。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,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。殊俗之民,有似於此。其所為欲同,其所為異??趷侵挥?,若舟車衣冠滋味聲色之不同。人以自是,反以相誹。天下之學者多辯,言利辭倒,不求其實,務以相毀,以勝為故。先王之法,胡可得而法?雖可得,猶若不可法。凡先王之法,有要於時也。時不與法俱至,法雖今而至,猶若不可法。故擇先王之成法,而法其所以為法。先王之所以為法者,何也?先王之所以為法者,人也,而己亦人也。故察己則可以知人,察今則可以知古。古今一也,人與
注釋參考
自是
自是 (zìshì) 自然是 naturally;of course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,自是憤憤不平 自以為是 self-conceited 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?!独献印? 從此 from now on;from then on;henceforth;thereupon呂不韋名句,呂氏春秋·覽·慎大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