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窗畏日曉先暾,高柳鳴蜩午更喧
出自宋代蘇軾《次韻劉貢父獨(dú)直省中》:
明窗畏日曉先暾,高柳鳴蜩午更喧。
筆老新詩疑有物,心空客疾本無根。
隔墻我亦眠風(fēng)榻,上馬君先鎖月軒。
共喜早歸三伏近,解衣盤礴亦君恩。
注釋參考
畏日
畏日 (wèirì) 烈日。畏通“隈” scorching sun 夏與畏日爭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(yán)復(fù)譯《天演論》鳴蜩
蟬的一種,亦稱秋蟬。體黑色,長一寸馀,翅色赭褐,脈黃色,胸腹部下被bai{1-1}粉,鳴器小而成卵圓形,秋間日沒時常長鳴不已。亦謂蟬鳴叫。《詩·豳風(fēng)·七月》:“四季秀葽,五月鳴蜩?!?毛 傳:“蜩,螗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《方言》曰: 楚 謂蟬為蜩, 宋 衞 謂之螗, 陳 鄭 謂之蜋蜩, 秦 晉 謂之蟬。是蜩、蟬一物方俗異名耳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初歸石湖》詩:“當(dāng)時手種斜橋柳,無限鳴蜩翠掃空?!?續(xù)范亭 《偕友游石屋煙霞并賞滿覺壟初桂》詩:“湖平舞白鷺,樹靜隱鳴蜩?!?/p>
蘇軾名句,次韻劉貢父獨(dú)直省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