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運(yùn)三車,都會聚明堂
出自元代王處一《江神子 進(jìn)道》:
神光涌涌透穹蒼。
湊靈陽。
悟真常。
般運(yùn)三車,都會聚明堂。
撞過天門歸紫府,無衰老,免危亡。
寄身浮世效風(fēng)狂。
性芬芳。
骨堅(jiān)剛。
了了圓成,不假暗遮藏。
八表飛騰無掛礙,隨萬物,顯圓方。
注釋參考
般運(yùn)
搬運(yùn)。 唐 元稹 《為河南府百姓訴車狀》:“右件草,準(zhǔn)元敕令於 河 次收貯,待 河 開般運(yùn),送至行營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十年》:“ 俊 命諸漕備十日糧,諸漕以水路止于 廬州 ,陸路無夫般運(yùn),遂給軍士錢人一千,使之附帶?!?/p>
三車
(1).佛教語。喻三乘。謂以羊車喻聲聞乘(小乘),以鹿車喻緣覺乘(中乘),以牛車喻菩薩乘(大乘)。見《法華經(jīng)·譬喻品》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緣覺聲聞合贊》:“誘以涅槃,救爾生老。肇元三車,翻乘一道?!?唐 李白 《僧伽歌》:“真僧法號號 僧伽 ,有時與我論三車。” 王琦 注:“三車,謂羊車、鹿車、牛車也……當(dāng)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,三車之所載有多寡,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。” 明 唐順之 《山行即事》詩:“相期 白社 里,共聽演三車?!?清 錢謙益 《仙壇唱和詩》之二:“《妙華》已悟三車法,臺教今為繼別宗。”參見“ 三乘 ”。
(2). 唐 窺基 博通釋典,嘗至 太原 傳法,以三車自隨,前車載釋典,中車自乘,后車載妓仆食饌。路遇一老父點(diǎn)化,頓悔前非,只身前往。后成為法相宗大師。見 宋 贊寧 《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》。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。 唐 杜甫 《酬高使君相贈》詩:“雙樹容聽法,三車肯載書。” 錢謙益 箋:“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。言如容我雙樹聽法,亦應(yīng)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,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?!?/p>
都會
都會 (dūhuì) 都市 city;metropolis明堂
明堂,明唐 (míngtáng,míngtáng) 〈方〉∶打曬糧食的場地;院子 courtyart;ground for drying grains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、舉行大典的地方 palace (in ancient times, a place for an emperor to declare punishment and prize or instructions) 歸來見天子,天子坐明堂?!稑犯娂つ咎m詩》王處一名句,江神子 進(jìn)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