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林之奇《泗州畫贊》:
稽首泗州普照王,曩以寶塔接群品。
塔今敗壞成微塵,隨意分身無不在。
我觀世間有為法,無常遷變同一空。
假饒建塔如恒沙,未有不歸幻滅者。
豈惟惟塔有興廢,阿育王造亦非堅。
菩薩應感?,F(xiàn)世,不隨寶塔俱存亡。
耕雨獲晴長淮風,普為眾生作饒益。
我今繪此應感象,常以正念為皈俯。
於此員光一尋中,而興七級浮屠想。
正念皈依無間斷,普愿菩薩常感通。
洪鐘小大隨叩鳴,所求所請皆如意。
注釋參考
惟惟
應答之詞。順從貌?!盾髯印ご舐浴罚骸拔┪┒稣?,誹也?!?楊倞 注:“惟,讀為唯,聽從貌?!?/p>
有興
有興味,有趣味。《紅樓夢》第一○八回:“ 鳳姐 雖勉強説了幾句有興的話,終不似先前爽利,招人發(fā)笑?!?/p>
阿育王
梵語?;蜃g作 阿輸迦 。意為 無憂王 。為古 印度 名王 旃陀羅笈多 之孫, 賓頭沙羅 之子,初奉婆羅門教,后皈依佛教,崇佛教為國教。頒布許多以佛教治國的敕令,刻在山巖或石柱上,并派人到國外傳教,對以后佛教的發(fā)展有很大影響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一》:“ 阿育王 壞七塔,作八萬四千塔,最初作大塔,在城南二里餘…… 阿育王 于此作 泥梨城 ?!?范文瀾 《唐代佛教·佛教各宗派》:“公元前三世紀中,有 阿育王 信奉佛教,供養(yǎng)僧徒?!?/p>
林之奇名句,泗州畫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