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南北朝酈道元《三峽》:
自三峽七百里中,兩岸連山,略無闕處。
重巖疊嶂,隱天蔽日。
自非亭午夜分,不見曦月。
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絕。
或王命急宣,有時朝發(fā)白帝,暮到江陵,其間千二百里,雖乘奔御風(fēng),不以疾也。
春冬之時,則素湍綠潭,回清倒影。
絕巘多生怪柏,懸泉瀑布,飛漱其間,清榮峻茂,良多趣味。
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澗肅,常有高猿長嘯,屬引凄異,空谷傳響,哀轉(zhuǎn)久絕。
故漁者歌曰:“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!”
注釋參考
素湍
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澮水》:“ 絳水 ,出 絳山 東谷……北注懸流,奔壑十一許丈,青崖若點黛,素湍如委練,望之極為奇觀矣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鮑丘水》:“去山三十里許,望山上水,可高二十餘里,素湍皓然,頽波歷溪,沿流而下?!?/p>
倒影
倒影 (dàoyǐng) 倒立的影子 inverted image酈道元名句,三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