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趙與仁《西江月》
夜半河痕依約,雨馀天氣冥濛。起行微月遍池東。水影浮花、花影動(dòng)簾櫳。量減難追醉白,恨長莫盡題紅。雁聲能到畫樓中。也要玉人、知道有秋風(fēng)。
注釋參考
水影
(1).光線經(jīng)不同密度的空氣層,發(fā)生顯著折射時(shí),把遠(yuǎn)處景物顯示在地面的幻景。遠(yuǎn)觀如水,視地見景,故稱。《晉書·苻堅(jiān)載記下》:“ 長安 有水影,遠(yuǎn)觀若水,視地則見人,至是則止?!?唐 劉餗 《隋唐嘉話》卷下:“ 神龍 中, 洛城 若水影,纖微必照,就視則無所見。”《舊唐書·五行志》:“ 洛陽 東七里有水影,側(cè)近樹木車馬之影,歷歷見水影中。”參見“ 海市蜃樓 ”。
(2).水中倒影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夕望江橋》詩:“風(fēng)聲動(dòng)密竹,水影漾長橋。” 唐 戎昱 《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》詩:“螢光入竹去,水影過江來?!?宋 張耒 《出長夏門》詩:“巖聲答遠(yuǎn)響,水影弄空翠?!?元 倪瓚 《小桃紅》曲:“一江秋水澹寒煙,水影明如練。” 朱自清 《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從清清的水影里,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--這正是 秦淮河 的夜?!?/p>
浮花
(1).漂浮在水面的花瓣。 唐 張祜 《橫吹曲辭·白鼻騧》:“摘蓮拋水上,郎意在浮花?!?明 高啟 《贈(zèng)東庵道者》詩:“雙樹夾成戶,一溪流繞家。掃林留送筍,汲水帶浮花。”
(2).比喻虛幻的或易逝的美好事物。 宋 蘇軾 《北寺悟空禪師塔》詩:“已將世界等微塵,空里浮花夢(mèng)里身?!?陳衍 《元詩紀(jì)事·無名氏》:“榮華富貴等浮花,膂力難勝國爪牙。”
(3).浮在液體表面的泡沫。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(bǔ)編·戛劍生雜記》:“試燒酒法:以缸一只猛注酒于中,視其上面浮花,頃刻迸散凈盡者為活酒,味佳。花浮水面不動(dòng)者為死酒,味減?!?/p>
簾櫳
(1).亦作“ 簾籠 ”。窗簾和窗牖。也泛指門窗的簾子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張華<離情>》:“秋月映簾籠,懸光入丹墀?!?宋 史達(dá)祖 《惜黃花·定興道中》詞:“獨(dú)自捲簾櫳,誰為開尊俎!恨不得御風(fēng)歸去?!?明 徐元 《八義記·宴賞元宵》:“開宮扇,起簾櫳,滿堂笑語與民同?!?陳毅 《游陽朔》詩:“竹林茅舍時(shí)出現(xiàn),后有飛瀑透簾櫳。”
(2).指閨閣。 唐 李昂 《賦戚夫人楚舞歌》:“ 漢王 此地因征戰(zhàn),未出簾櫳人已薦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西田招隱》詩之二:“曲處通簾櫳,茶香具含蓄?!?/p>
趙與仁名句,西江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