敵未滅,何以家為
出自元代 脫脫,阿魯圖等《宋史·列傳·卷一百二十四》:
摘自《宋史·列傳·卷一百二十四》
解釋:敵人還沒有被消滅,憑什么成家。
原文摘要:
至孝,母留河北,遣人求訪,迎歸。母有痼疾,藥餌必親。母卒,水漿不入口者三日。家無姬侍。吳玠素服飛,愿與交歡,飾名姝遺之。飛曰:"主上宵旰,豈大將安樂時?"卻不受,玠益敬服。少豪飲,帝戒之曰:"卿異時到河朔,乃可飲。"遂絕不飲。帝初為飛營第,飛辭曰:"敵未滅,何以家為?"或問天下何時太平,飛曰:"文臣不愛錢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"師每休舍,課將士注坡跳壕,皆重鎧習(xí)之。子云嘗習(xí)注坡,馬躓,怒而鞭之。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,立斬以徇。卒夜宿,民開門愿納,無敢入者。軍號"凍死不拆屋,餓死不鹵掠。"卒有疾,躬為調(diào)藥;諸
注釋參考
何以家為
還要家干什么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時間或沒有心情去考慮個人的家庭問題。脫脫,阿魯圖等名句,宋史·列傳·卷一百二十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巨型坡道汽車跳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