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劉基《梁甫吟》:
誰謂秋月明?蔽之不必一尺翳。
。
誰謂江水清?淆之不必一斗泥。
。
人情旦暮有翻覆,平地倏忽成山溪。
。
君不見桓公相仲父,豎刁終亂齊;。
秦穆信逢孫,遂違百里奚。
。
赤符天子明見萬里外,乃以薏苡為文犀。
。
停婚仆碑何震怒,**生虹蜺。
。
明良際會(huì)有如此,而況童角不辨粟與稊。
。
外間皇父中艷妻,馬角突兀連牝雞。
。
以聰為聾狂作圣,顛倒衣裳行蒺藜。
。
屈原懷沙子胥棄,魑魅叫嘯風(fēng)凄凄。
。
梁甫吟,悲以凄。
。
岐山竹實(shí)日稀少,鳳凰憔悴將安棲!
注釋參考
顛倒衣裳
(1).謂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?!对姟R風(fēng)·東方未明》:“東方未明,顛倒衣裳。顛之倒之,自公召之?!?毛 傳:“上曰衣,下曰裳?!?鄭玄 箋:“絜壺氏失漏刻之節(jié),東方未明而以為明,故羣臣促遽顛倒衣裳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傳:上曰衣,下曰裳。此其相對(duì)定稱,散則通名曰衣……傳言此,解其顛倒之意,以裳為衣,今上者在下,是謂顛倒也?!北疽馐侵S刺朝廷興居無節(jié),號(hào)令不時(shí),使小官吏忙忙碌碌,后多以比喻倫常失秩。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序》:“爰逮 戰(zhàn)國 ,風(fēng)憲逾薄,適情任欲,顛倒衣裳,以至破國忘身,不可勝數(shù)。”
(2).謂匆忙情急之中舉止失措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 邊文禮 見 袁奉高 ,失次序。 奉高 曰:‘昔 堯 聘 許由 而無怍色,先生何為顛倒衣裳?’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一:“夜則廢寢,晝則忘餐,顛倒衣裳,不知所措。”
成語解釋顛倒:上下倒置;衣裳:古時(shí)上為衣,下為裳。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。顛倒衣裳出處《詩經(jīng)·齊風(fēng)·東方未明》:“東方未明,顛倒衣裳。顛之倒之,自公召之?!?h3>蒺藜蒺藜 (jílí) puncture vine 一年生草本植物,莖橫生在地面上,開小黃花,果實(shí)也叫蒺藜,有刺,可以入藥 像蒺藜的東西。如“鐵蒺藜”,“蒺藜骨朵”:舊時(shí)一種兵器劉基名句,梁甫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