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吳龍翰《飲馬長城窟》:
漢兵北伐時(shí),飲馬長城窟。
此城何以高,中填戰(zhàn)夫骨。
此池何以深,戰(zhàn)血化為洫。
秋風(fēng)吹水腥,馬聞亦辟易。
馬渴可奈何,要馬載金戈。
長安有游冶,走馬燕支坡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游冶
(1).出游尋樂。 宋 王安石 《次韻酬宋玘》之三:“游冶水邊追野馬,嘯歌林下應(yīng)山君?!?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牛氏規(guī)奴》:“笑人游冶,傍青春那肯出香閨。” 清 黃景仁 《夜宿朝陽閣感懷龔梓樹》詩:“當(dāng)日思君此游冶,白袷春衫制都雅?!?/p>
(2).特指留連妓館,追逐聲色。 宋 歐陽修 《蝶戀花》詞:“玉勒雕鞍游冶處,樓高不見 章臺 路。” 宋 賀鑄 《南鄉(xiāng)子》詞:“ 二十四橋 游冶處,留連,擕手嬌饒步步蓮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澹黃柳·詠柳》詞:“長條莫輕折。 蘇小 恨,倩他説。儘飄零、游冶 章臺 客?!?/p>
(3).猶放浪。 潘漠華 《冷泉巖》:“ 梅英 那時(shí)年紀(jì)正輕,人品既過得去,性子又游冶?!?/p>
(1).游蕩娛樂。 唐 李白 《君馬黃》詩:“共作游冶盤,雙行 洛陽 陌。” 元 高文秀 《黑旋風(fēng)》第二折:“柳絮堪撦,似飛花引惹紛紛謝,鶯燕調(diào)舌,此景宜游冶?!?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隨筆》卷十:“張?bào)垩輨。瑹艋鹜ㄏ?,亦少年游冶之樂也。?/p>
(2).追求聲色,尋歡作樂。 唐 白居易 《衰病》詩:“老辭游冶尋花伴,病別荒狂舊酒徒。” 后蜀 顧夐 《木蘭花》詞:“惆悵少年游冶去,枕上兩蛾攢細(xì)緑?!?清 納蘭性德 《淡黃柳·詠柳》詞:“長條莫輕折, 蘇小 恨,倩他説,儘飄零,游冶 章臺 客?!?/p>
走馬
走馬 (zǒumǎ) 騎著馬跑 gallop or trot along on horseback 平原走馬 善跑的馬 a horse which can run fast;flying horse 團(tuán)長有一匹棕色馬,是匹好走馬燕支坡
見“ 燕脂坡 ”。
吳龍翰名句,飲馬長城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