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牧常晁《西江月》:
釋氏禪經(jīng)律論,儒家傳記詩書。
老君三六部真符。
止論一心兩字。
了得一明心地,諸余土苴何須。
忘形忘氣總歸虛。
到此實(shí)非譬喻。
注釋參考
得一
(1).得道?!独献印罚骸拔糁靡徽撸禾斓靡灰郧?;地得一以寧;神得一以靈;谷得一以盈;萬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?!?王弼 注:“一,數(shù)之始而物之極也,各是一物之生,所以為主也。物皆各得此一以成。”《呂氏春秋·論人》:“無以害其天則知精,知精則知神,知神之謂得一。凡彼萬形,得一后成。” 高誘 注:“一,道也。天道生萬物,萬物得一乃(后)成也?!薄冻o·遠(yuǎn)游》:“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,羨 韓眾 之得一?!?王逸 注:“喻古先圣獲道純也?!?晉 陶潛 《感士不遇賦》:“承前王之清誨,曰天道之無親;澄得一以作鑒,恒輔善而佑仁?!?北周 庾信 《周祀圜丘歌·皇夏》:“得一惟清,於萬斯寧?!?/p>
(2).天的代稱。 唐 無名氏 《鴻慶寺碑》:“上奉得一,下及七世父母,法界眾生。”
明心
(1).謂使心思清明純正。 宋 趙與時 《賓退錄》卷一:“學(xué)必明心,記問辨説皆餘事?!?張通典 《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賦》詩:“明心致良知,斯文幸未喪?!?/p>
(2).表明心跡。 柳青 《狠透鐵》:“我在你像前明心,我肚里沒草屎渣渣!”
諸余
(1).其他;其馀。 唐 王建 《贈人》詩之二:“朝回不向諸餘處,騎馬城西檢校花。”《敦煌變文集·八相變》:“未向此間來救度,且於何處大基緣,當(dāng)時不在諸餘國,示現(xiàn)權(quán)居 兜率天 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金線池》第三折:“只除了心不志誠,諸餘的所事兒聰明。”
(2).一切;種種。 唐 韓愈 《贈劉師服》詩:“朱顏皓頸訝莫親,此外諸餘誰更數(shù)?!?宋 危稹 《漁家傲》詞:“老去諸餘情味淺,詩情不上閑釵釧。” 元 馬致遠(yuǎn) 《漢宮秋》第二折:“他諸餘可愛,所事兒相投?!?/p>
土苴
(1).渣滓,糟粕。比喻微賤的東西。猶土芥?!肚f子·讓王》:“道之真以治身,其緒餘以為國家,其土苴以治天下?!?陸德明 釋文:“ 司馬 云:土苴,如糞草也。 李 云:土苴,糟魄也,皆不真物也。” 宋 戴復(fù)古 《謝蕭和伯見訪》詩:“江湖尊白髮,土苴視黃金?!薄督鹗贰ずA昙o(jì)》:“殫民力如馬牛,費(fèi)財(cái)用如土苴?!?清 鄂爾泰 《贈方望溪》詩:“六經(jīng)治世非土苴,相期津逮闚垠涯?!?吳梅 《中國戲曲概論》:“又 光 宣 之季, 黃岡 俗謳,風(fēng)靡天下,內(nèi)廷法曲,棄若土苴。”
(2).以之為土苴,比喻賤視。 宋 呂大鈞 《天下為一家賦》:“皆土苴其子孫?!?王國維 《觀堂集林·<國學(xué)叢刊>序》:“或乃舍我熊掌,食彼馬肝,土苴百王,粃糠三古。”
何須
猶何必,何用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野田黃雀行》:“利劍不在掌,結(jié)友何須多?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為多矣,何須萬?’” 宋 賀鑄 《臨江仙》詞:“何須繡被,來伴擁蓑眠?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導(dǎo)師》:“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(dǎo)師呢?”
牧常晁名句,西江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