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普《詠史下周處》:
白額長蛇已就戡,不知賈郭更難堪。
東吳陸喜鄉(xiāng)先罪,五等還應(yīng)有第三。
注釋參考
東吳
(1).指 三國 時 吳國 。因其地處 江 東,故名。《文選·左思<詠史>之一》:“長嘯激清風(fēng),志若無 東吳 。” 李善 注:“ 東吳 ,謂 孫 氏也。” 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謀吳》:“休憂慮,料堂堂廟謨,看瞬息間指揮談笑滅 東吳 ?!?/p>
(2).泛指古 吳 地。大約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 江蘇 、 浙江 兩省東部地區(qū)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:“ 東吳 有齒角之饒, 西蜀 有丹砂之富。” 唐 杜甫 《絕句》之三:“窗含西嶺千秋雪,門泊 東吳 萬里船?!?宋 陸游 《鷓鴣天·送葉夢錫》詞:“家住 東吳 近帝鄉(xiāng),平生豪舉少年場。” 太平天囯 葉春森 《建天京于金陵論》:“﹝ 金陵 ﹞包 東吳 而連 北越 ,得其人主之,出可以戰(zhàn),處可以守。”
五等
(1).五個等級?!抖Y記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祿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?!薄睹献印とf章下》:“天子一位、公一位、侯一位、伯一位、子男同一位,凡五等也?!?孫奭 疏:“《孟子》所言 周 制,《王制》所言 夏 商 之制也?!?/p>
(2).特指五等之爵。 唐 韓愈 《晉公破賊回重拜臺司以詩示幕中》詩:“將軍舊壓三司貴,相國新兼五等崇?!?/p>
應(yīng)有
(1).所有,一切。 唐 白居易 《奏所聞狀》:“自今已后,應(yīng)有進奉,并不用申報御史臺,如有人勘問,便仰録名奏來者。”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單刀會》第一折:“將 江 上應(yīng)有戰(zhàn)舡,盡行拘收,不放 關(guān)公 渡 江 回去?!薄端疂G傳》第一回:“應(yīng)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?!?/p>
(2).應(yīng)當(dāng)具有?!秲号⑿蹅鳌返诙嘶兀骸肮媚镆贿M洞房,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,凡是應(yīng)有的,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?!?/p>
第三
第三 (dì-sān) the third (3rd);thirdly;in the third place陳普名句,詠史下周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