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葉茵《次游法喜寺韻》:
招提四百載,不與世劫俱。
松陵拱空覺,柏香祠真如。
時秋兆嫩涼,揖客登其廬。
廓邃碑篆剝,閣迥鐘聲疏。
中有白足侶,光現(xiàn)摩尼珠。
勘問點頭石,奔走觀心孤。
坐我六和堂,風(fēng)回晴窗虛。
棋枰迭勝負,嘩音發(fā)酒余。
飽分蔬筍供,似可山林居。
同是百年客,得此一日娛。
遠社不復(fù)見,熟與斯不徒。
松日簸斜影,麾兒呼移廚。
駕流來鱸鄉(xiāng),野云黏菰蒲。
客散漁火稀,冉冉吟篷孤。
注釋參考
勘問
查問;審問。 唐 白居易 《奏所聞狀》:“除四節(jié)外,非時進奉,一切并停;如有違越,仰御史臺察訪聞奏。今若不許報臺,不許勘問,即是許進奉而廢德音也?!?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王樂仙得道》:“固知子棲心之久,更俟與子勘問之也?!?元 無名氏 《留鞋記》第四折:“有琴童來告狀,叫屈聲寃。我老夫秉公道當(dāng)堂勘問?!薄端疂G傳》第十八回:“知縣把一干拿到的鄰居,當(dāng)廳勘問?!?/p>
點頭
點頭 (diǎntóu) 快速地向前低頭;作為 表示而向前低頭 nod;approve奔走
奔走 (bēnzǒu) 為某種目的而奔波忙碌 rush about 無奔走之勞矣?!鳌?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 永之人爭奔走焉?!啤?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 很快地走;急行 hasten;run觀心
觀察心性。佛教以心為萬法的主體,無一事在心外,故觀心即能究明一切事(現(xiàn)象)理(本體)。《十不二門指要鈔》上:“蓋一切教行,皆以觀心為要。” 唐 施肩吾 《題景上人山門》詩:“水有青蓮沙有金,老僧於此獨觀心?!?宋 蘇轍 《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》詩之三:“久爾觀心終未悟,偶然見道了無疑。” 清 龔自珍 《重輯六妙門序》:“五曰還,此門還是裂小網(wǎng),開佛知見曰裂大網(wǎng),還者非他,《覺意三昧》之觀,觀心是也?!?/p>
葉茵名句,次游法喜寺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烘焙先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