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弟門風(fēng)傳祖德,圣朝清史獨傳成
出自宋代趙惟和《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》:
華堂高啟集儒英,地接仙鄉(xiāng)景氣清。
苔徑靜鋪修竹影,松窗虛透讀書聲。
云飛吟閣詩懷冷,泉激層崖客夢驚。
孝弟門風(fēng)傳祖德,圣朝清史獨傳成。
注釋參考
孝弟
亦作“ 孝悌 ”。1.孝順父母,敬愛兄長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鮮矣。” 朱熹 集注:“善事父母為孝,善事兄長為弟?!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爸?jǐn)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義?!?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詔圣》:“聞禮義行而刑罰中,未聞刑罰行而孝悌興也。”《新唐書·孝友傳贊》:“圣人治天下有道,曰‘要在孝弟而已’。” 宋 陳亮 《祭林圣材文》:“孝悌稱於宗族鄉(xiāng)黨,慈愛隆於父子弟昆?!薄缎咽篮阊浴と⒘尞a(chǎn)立高名》:“ 漢 朝取士之法……惟以孝廉為重。孝者,孝弟;廉者,廉潔。孝則忠君,廉則愛民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二一:“ 王祿 道:小弟遠游,父母兄長跟前,有失孝悌,專為著幾分微利,以致如此?!薄都t樓夢》第六三回:“禮部見當(dāng)今隆敦孝弟,不敢自專,具本請旨。”
(2).指孝弟者。《漢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敖耠抻H耕藉田以為農(nóng)先,勸孝弟,崇有德,使者冠蓋相望,問勤勞,恤孤獨,盡思極神,功烈休德,未始云獲也?!?/p>
(3). 漢 代鄉(xiāng)官名?!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》:“故遣信使曉喻百姓以發(fā)卒之事,因數(shù)之以不忠死亡之罪,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?!薄稘h書·韓延壽傳》:“幸得備位,為郡表率,不能宣明教化,至令民有骨肉爭訟,既傷風(fēng)化,重使長吏、嗇夫、三老、孝弟受其恥?!薄逗鬂h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其賜天下男子爵,人二級;三老、孝悌、力田,人san{1-1}級?!?李賢 注:“三老、孝悌、力田,三者皆鄉(xiāng)官之名。三老, 高帝 置,孝悌、力田, 高后 置,所以勸導(dǎo)鄉(xiāng)里,助成風(fēng)化也?!?宋 蘇軾 《策問》之二:“古者有勸農(nóng)之官、力田之科,與孝弟同。而自 漢 以來,率用戶口登耗、黜陟守宰?!?/p>
亦作“ 孝悌 ”。弟承兄位為帝者,享祀宗廟時稱“孝弟”?!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嘉祐八年》:“故 太祖 之室, 太宗 稱孝弟, 真宗 稱孝子,大行皇帝稱孝孫?!?清 錢大昕 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·孝弟》:“古人惟子孫稱孝,《詩》‘綏予孝子’、‘孝孫徂位’,皆廟中之稱,后代以弟承兄,則有稱孝弟者。”
門風(fēng)
門風(fēng) (ménfēng) 舊指某一家、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傳的言行準(zhǔn)則和風(fēng)氣 tradition of a family;family principles 篤學(xué)修行,不墜門風(fēng)。——《顏氏家訓(xùn)·風(fēng)操》祖德
(1).祖宗的功德?!豆茏印に姆Q》:“循其祖德,辯其順逆,推育賢人,讒慝不作。” 唐 丘丹 《奉使過石門瀑布》詩序:“小子 大歷 中奉使,竊有繼作,雖不足克紹祖德,追蹤昔賢,蓋造奇懷感之志也?!?宋 范仲淹 《贈樊秀才》詩:“始知祖德長,光輝傳佩刀?!薄都t樓夢》第一一八回:“我勸你從此把心收一收,好好的用用功,但能博得一第,便是從此而止,也不枉天恩祖德了?!?蔡東藩 《清史通俗演義》第九七回:“惟我皇 漢 遺裔,奕葉久昌,祖德宗功,光被四海?!?/p>
(2).祖師的功德。《法音》1981年第2期:“ 中 日 兩國佛教徒之間的法情友誼,源遠流長。緬懷祖德,策勵來茲。我們今天更應(yīng)該為鞏固我們先人架起的友誼之橋而努力工作。”
圣朝
[one's own royal court] 封建時代稱本朝
圣朝赦罪責(zé)功,棄瑕錄用。——南朝梁· 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
詳細解釋封建時代尊稱本朝。亦作為皇帝的代稱。《漢書·兩龔傳》:“圣朝未嘗忘君,制作未定,待君為政,思聞所欲施行,以安海內(nèi)。” 晉 李密 《陳情事表》:“逮奉圣期,沐浴清化。” 唐 岑參 《寄左省杜拾遺》詩:“圣朝無闕事,自覺諫書稀?!?明 何景明 《隴右行送徐少參》詩:“ 秦 日 長城 號塞垣, 漢 時故郡稱 天水 ,圣朝掃蕩無烽煙,射獵之地為桑田。” 清 曾國藩 《江寧府學(xué)記》:“今兵革已息,學(xué)校新立,更相與講明此義,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,下以闢異端而迪吉士?!?/p>
趙惟和名句,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