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李白《贈宣城趙太守悅》
趙得寶符盛,山河功業(yè)存。三千堂上客,出入擁平原。
六國揚清風(fēng),英聲何喧喧。大賢茂遠(yuǎn)業(yè),虎竹光南藩。
錯落千丈松,虬龍盤古根。枝下無俗草,所植唯蘭蓀。
憶在南陽時,始承國士恩。公為柱下史,脫繡歸田園。
伊昔簪白筆,幽都逐游魂。持斧冠三軍,霜清天北門。
差池宰兩邑,鶚立重飛翻。焚香入蘭臺,起草多芳言。
夔龍一顧重,矯翼凌翔鹓。赤縣揚雷聲,強項聞至尊。
驚飆頹秀木,跡屈道彌敦。出牧歷三郡,所居猛獸奔。
遷人同衛(wèi)鶴,謬上懿公軒。自笑東郭履,側(cè)慚狐白溫。
閑吟步竹石,精義忘朝昏。憔悴成丑士,風(fēng)云何足論。
獼猴騎土牛,羸馬夾雙轅。愿借羲皇景,為人照覆盆。
溟海不振蕩,何由縱鵬鯤。所期玄津白,倜儻假騰鶱。
注釋參考
六國
六國 (liùguó) 指戰(zhàn)國時的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六個國家 six states清風(fēng)
清風(fēng) (qīngfēng) 清涼的風(fēng) cool breeze 清風(fēng)徐來 清風(fēng)明月英聲
(1).美好的名聲。 漢 司馬相如 《封禪文》:“俾萬世得激清流,揚微波,蜚英聲,騰茂實?!?唐 王迥 《同孟浩然宴賦》詩:“ 屈 宋 英聲今止已,江山繼嗣多才子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思陵長公主挽詩》:“英聲超北地,雅操邁東鄉(xiāng)?!?/p>
(2).指悠揚悅耳的聲音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英聲發(fā)越,采采粲粲?!?/p>
喧喧
(1).形容聲音喧鬧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學(xué)古贈丘永嘉征還》詩:“結(jié)客 蔥河 返,喧喧動四隣?!?宋 柳永 《戚氏》詞:“正蟬吟敗葉,蛩響衰草,相應(yīng)喧喧?!?清 曹寅 《不寐》詩:“鞭箠雜緣撲,中夜聲喧喧。”
(2).形容擾攘紛雜。《晉書·張方傳》:“軍人喧喧,無復(fù)留意?!?唐 張鷟 《朝野僉載》卷一:“是以選人冗冗,甚於羊羣;吏部喧喧,多於蟻聚?!?宋 曾鞏 《明妃曲》之一:“喧喧雜虜方滿眼,皎皎丹心欲語誰?!?清 孫枝蔚 《觀新人車》詩:“行路何喧喧,云避新人車?!?/p>
(3).猶赫赫。 宋 王禹偁 《送進(jìn)士郝太沖序》:“洎予受知春卿,薦以甲科,喧喧我名,雷奮人耳?!?/p>
形容聲音大而混雜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長安道》詩:“諠諠擁車騎,非但執(zhí)金吾?!?唐 沉佺期 《李舍人山園送龐邵》詩:“符傳有光輝,諠諠出帝畿?!?元 吳萊 《新開河口同方養(yǎng)心望東岳》詩:“嘗思一舉小天下,俯視人世爭諠諠?!?/p>
李白名句,贈宣城趙太守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