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廌《千齡檜》:
岡頭老檜不記年,古父約以千齡傳。
高枝凌兢倚北斗,低枝猶藏萬(wàn)歲煙。
蟠根直與地爭(zhēng)固,不許蚓穴通黃泉。
陰森古怪神物附,雨晦每見(jiàn)蛟龍騫。
賢哉樂(lè)天真逸者,手植蒼檜今宛然。
元和元豐五十紀(jì),婆娑下委才及肩。
信此千齡尚虛云,幾見(jiàn)海變丘陵遷。
乃知不為斤斧夭,不在澗底與山巔。
注釋參考
元和
[the title of Emperor Li Chun's reign in Tang Dynasty] 唐憲宗李純的年號(hào)(公元806—820年)
元和十年。—— 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元豐
[the title of Emperor Zhao Xu's reign is Song Dynasty] 宋神宗趙頊年號(hào)
元豐七年六月丁丑,余自 齊安舟行適 臨汝。(元豐七年,公元1084年。)—— 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十紀(jì)
(1).古代傳說(shuō),自天地開(kāi)辟,人皇以來(lái),至 春秋 魯哀公 十四年,共二百七十六萬(wàn)年,分為十紀(jì):九頭、五龍、攝提、合雒、連通、序命、循蜚、因提、禪通、疏訖。見(jiàn)《廣雅·釋天》。 司馬貞 補(bǔ)《史記·三皇本紀(jì)》引《春秋緯》,謂十紀(jì)為三百二十七萬(wàn)六千年,“循蜚”作“脩飛”、“因提”作“回提”、“疏訖”作“流訖”,其余名目相同。
(2).十代,十世。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皇十紀(jì)而鴻漸兮,有羽儀於上京?!?顏師古 注引 應(yīng)劭 曰:“十紀(jì), 漢 十世也?!?/p>
(3).指一百二十年?!段倪x·潘岳<西征賦>》:“圖萬(wàn)載而不傾,奄摧落於十紀(jì)。” 李善 注引 孔安國(guó) 《尚書》傳:“十二年曰紀(jì)?!?/p>
婆娑
婆娑 (pósuō) 形容盤旋和舞動(dòng)的樣子 wirl,dance 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?!对?shī)·陳風(fēng)·東門之枌》。毛傳:“婆娑,舞也?!? 枝葉紛披的樣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;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及肩
謂高僅與肩齊。比喻相差甚遠(yuǎn)?!墩撜Z(yǔ)·子張》:“譬之宮墻, 賜 之墻也及肩,窺見(jiàn)室家之好。”《藝文類聚》卷五十引 晉 孫綽 《潁川府君碑》:“矯矯秀姿,卓卓英韻;他人之高,乃肩而已。”
李廌名句,千齡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