奏書初不待衡譚,奠璧都南萬玉參
出自宋代陳與義《次韻王堯明郊祀顯相之作》:
奏書初不待衡譚,奠璧都南萬玉參。
黃屋倚霄明半夜,紫壇承明眩諸龕。
聲喧大呂初終六,影動玄圭陟降三。
可是天公須羯鼓,已回寒馭作春酣。
注釋參考
奏書
(1). 漢 時在諸侯王國中,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的文書稱“奏書”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 戰(zhàn)國 以前,君臣同書; 秦 漢 立儀,始有表奏,王公國內(nèi),亦稱奏書。” 姚華 《論文后編·目錄上》:“奏之為言進(jìn)也,於天子曰奏,於王公曰奏書,於公府曰奏記?!?/p>
(2).泛指奏章。 宋 王安石 《王中甫學(xué)士挽詞》:“同學(xué) 金陵 最少年,奏書曾用牘三千?!?/p>
(3).臣下向君主進(jìn)呈文書。 唐 元稹 《沂國公魏博德政碑》:“臣拜稽首,退而奏書於陛下?!?/p>
(4).叢辰名。為歲之貴神,主奏記與伺察。一說為水神,是歲君的諫臣。《協(xié)紀(jì)辨方書·義例一·奏書》:“《廣圣歷》曰:‘奏書者,歲之貴神也,掌奏記,主伺察?!?曹震圭 曰:‘奏書者,水神也,為歲君之諫臣?!?/p>
不待
不待 (bùdài) 不必,不用;不等 needlessly 不待你來,他就走了衡譚
1.漢匡衡和張譚的并稱。萬玉
(1).指百官。 唐 高若思 《勸封禪表》:“徵萬玉以警途,詔八神而弭策?!?唐 張說 《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舊居應(yīng)制》:“警蹕干戈捧,朝宗萬玉趨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新進(jìn)士宴杏園》:“看奎光飛躔紫宮,光搖萬玉班中?!?/p>
(2).比喻眾多色澤如玉之物。 宋 王安石 《甘棠梨》詩:“愛其凌秋霜,萬玉懸磊砢?!?宋 真德秀 《陳慧父竹坡詩稿》:“萬玉兮森森,清風(fēng)兮滿林?!?/p>
陳與義名句,次韻王堯明郊祀顯相之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