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廌《驪山歌》:
君門如天深九重,君王如帝坐法宮。
人生難處是安穩(wěn),何為來此驪山中。
復(fù)道連云接金闕,樓觀隱隱橫翠紅。
林深谷暗迷八駿,朝東暮西勞六龍。
六龍西幸峨眉棧,悲風(fēng)便入華清院。
霓裳蕭散羽衣空,麋鹿來游墟市變。
我上朝元春半老,滿地落花人不掃。
羯鼓樓高掛夕陽,長生殿古生青草。
可憐吳楚兩醯雞,筑臺(tái)未就已堪悲。
長楊五柞漢幸免,江都樓成隋自迷。
由來流連多喪德,宴安鴆毒因奢惑。
三風(fēng)十愆古所戒,不必驪山可亡國。
注釋參考
君門
猶宮門。亦指京城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當(dāng)墻欲高行》:“愿欲披心自説陳,君門以九重,道遠(yuǎn) 河 無津。”《新唐書·劉蕡傳》:“君門萬重,不得告訴,士人無所歸化,百姓無所歸命。” 前蜀 韋莊 《東林寺再遇僧益大德》詩:“若向君門逢舊友,為傳音信到云霄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四十:“萬里君門遠(yuǎn),乘輿驀地逢,天顏有喜親承奉。”
九重
(1).九層;九道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圜則九重,孰營度之?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八:“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,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(tái)?!?三國 魏 曹植 《當(dāng)墻欲高行》:“愿欲披心自説陳,君門以九重,道遠(yuǎn) 河 無津?!?/p>
(2).泛指多層。 元 無名氏 《氣英布》第四折:“九重圍里往來,直似攛梭;萬隊(duì)營中上下,渾如走馬?!?/p>
(3).指天門;天。《樂府詩集·郊廟歌辭一·漢郊祀歌一》:“九重開,靈之?dāng)?,垂惠恩,鴻祜休?!?唐 李白 《西岳云臺(tái)歌送丹丘子》:“我皇手把天地戶, 丹丘 談天與天語。九重出入生光輝,東來 蓬萊 復(fù)西歸?!本﹦ 顿F妃醉酒》:“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,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。”
(4).指宮門。 漢 趙壹 《刺世疾邪賦》:“雖欲竭誠而盡忠,路絶險(xiǎn)而靡緣。九重既不可啟,又羣吠之狺狺。”
(5).指宮禁,朝廷。 唐 盧綸 《秋夜即事》詩:“九重深鎖禁城秋,月過南宮漸映樓。”
(6).指帝王。 唐 李邕 《賀章仇兼瓊克捷表》:“遵奉九重,決勝千里?!?明 無名氏 《金雀記·作賦》:“明朝入禁中,奏聞九重?!?清 鈕琇 《觚賸續(xù)編·人觚》:“先是, 寶 ( 法寶 )出奔時(shí),九重大怒,命大索天下?!?/p>
(7).指皇位?!抖鼗颓釉~·酒泉子》:“隊(duì)隊(duì)雄軍驚御輦,驀街穿巷犯皇宮,祇擬奪九重?!?/p>
君王
君王 (jūnwáng) 古稱天子或諸侯 monarch; emperor 君王為人不忍?!妒酚洝ろ?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君王與沛公飯。帝坐
見“ 帝座 ”。
法宮
宮室的正殿,古代帝王處理政事之處。《漢書·晁錯(cuò)傳》:“臣聞五帝神圣,其臣莫能及,故自親事,處于法宮之中,明堂之上?!?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:“法宮,路寢正殿也?!薄稘h書·梅福傳》“當(dāng)戶牖之法坐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法坐,正坐也,聽朝之處,猶言法宮、法駕也?!睂m,一本作“ 官 ”。 唐 李商隱 《韓碑》詩:“誓將上雪列圣恥,坐法宮中朝四夷?!?清 錢謙益 《四川雅州ming{1-1}山{1-1}縣知縣劉爾宗授文林郎制》:“朕雖在明堂法宮之中, 黎 風(fēng) 雅 雨夷獠雜處之民,未嘗不食坐見之也?!?/p>
李廌名句,驪山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