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王哲《行香子 贈弟子》:
再索新詞,不寫藏頭。
分明處、說個因由。
諸公不省,尚自相求。
被風(fēng)流事,常汨沒,幾時休。
悟取玄機(jī),認(rèn)取持修。
丹成后、神氣精收。
前程穩(wěn)路,三島十洲。
你早回頭,應(yīng)與我,共同游。
注釋參考
諸公
(1).眾公卿?!豆騻鳌る[公五年》:“天子八佾,諸公六,諸侯四。諸公者何?諸侯者何?天子三公稱公,王者之后稱公,其餘大國稱侯。”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禮樂》:“諸公六六為行,諸侯四四為行?!?/p>
(2).諸多年老長者?!妒酚洝ぬ锸辶袀鳌罚骸?叔 為人刻廉自喜,喜游諸公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諸公謂丈人行也?!?/p>
(3).泛稱各位人士。 唐 杜甫 《醉時歌》:“諸公袞袞登臺省,廣文先生官獨(dú)冷。” 元 貢師泰 《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》詩:“買得 吳 船便欲東,更騎羸馬別諸公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呋兀骸叭幌壬?,小弟有個疑難在此,諸公大家參一參?!?/p>
不省
(1).不察看?!抖Y記·禮器》:“禮,不可不省也?!?鄭玄 注:“省,察也。”
(2).引申為不檢查?!稘h書·晁錯傳》:“此將不省兵之禍也,五不當(dāng)一?!?顏師古 注:“省,視也?!?/p>
(3).不領(lǐng)悟;不明白?!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癌z 張良 ﹞為他人言,皆不省。”《新唐書·宇文士及傳》:“又嘗割肉,以餅拭手,帝屢目,陽若不省,徐啗之。”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救風(fēng)塵》第一折:“女娘每不省越著迷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于文襄之敏》:“一日,上召公及 梁 入,復(fù)誦天章,公目 梁 , 梁 不省?!?/p>
(4).不理會。《后漢書·翟酺傳》:“書奏不省,而外戚寵臣咸畏惡之?!?宋 葉適 《王木叔詩序》:“初, 木叔 仕二十餘年,未嘗覓舉,予屢言於執(zhí)政,不省?!薄睹魇贰ね踉t傳》:“ 詔 上疏力諫,不省?!?/p>
(5).謂未見過。 唐 杜甫 《見王監(jiān)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》詩之二:“黑鷹不省人間有,度海疑從北極來?!?/p>
不節(jié)約?!妒酚洝て綔?zhǔn)書》:“錢益輕薄而物貴,則遠(yuǎn)方用幣煩費(fèi)不省。”
自相
相互?!逗鬂h書·黨錮傳·范滂》:“君為人臣,不惟忠國,而造部黨,自相褒舉,評論朝廷,虛構(gòu)無端,諸所謀結(jié),并欲何為?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:‘除非如此如此?!?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日記》:“諸峯自相掩蔽,不能一目盡也?!?/p>
(1).親自察看?!度龂尽侵尽ぱC傳》:“自臣昔客始至之時, 珠崖 除州縣嫁聚,皆須八月引戶,人民集會之時,男女自相可適,乃為夫妻,父母不能止?!?/p>
(2).佛教語。指事物各自外現(xiàn)的形象特征。與“共相”相對。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明見》:“﹝物﹞無畢同,故有自相;無畢異,故有共相。”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明見》:“浮屠之言曰:從一青計之,以是青為自相,以凡青為共相,青同也。以凡青為自相,以赤、白、黃、紫為共相,顯色同也。以顯色為自相,以聲、香、味、觸為共相,色聚同也?!眳⒁姟?共相 ”。
王哲名句,行香子 贈弟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