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義不思垂教化,背恩亡德豈儒為
出自唐代周曇《春秋戰(zhàn)國門再吟》:
一言能使定安危,安己危人是所宜。
仁義不思垂教化,背恩亡德豈儒為。
注釋參考
仁義
仁義 (rényì) 寬厚正直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?!俄n非子·五蠹》 仁義之舉 〈方〉∶性情溫順,通達(dá)事理 gentle垂教
(1).猶垂訓(xùn)。 唐 牛僧孺 《辨私論》:“ 宣父 之作《春秋》,刪《詩》《書》,是公其身於垂教也?!?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許文懿先生》:“著書立言,足以垂教后世?!敝袊焚Y料叢刊《太平天囯·天父下凡詔書二》:“胞奏此理甚是,則必記詔以垂教萬世,使萬萬世為主為臣皆要遵此行為?!?/p>
(2).猶賜教。 孫犁 《澹定集·<文藝增刊>致讀者、作者》:“海內(nèi)同行,新舊知好,幸垂教焉!”
背恩
背棄恩義?!度龂尽の褐尽ぴB傳》“天子以 紹 為太尉,轉(zhuǎn)為大將軍,封 鄴侯 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曄 《獻(xiàn)帝春秋》:“ 紹 恥班在 太祖 下,怒曰:‘ 曹操 當(dāng)死數(shù)矣,我輒救存之;今乃背恩,挾天子以令我乎!’” 唐 陸贄 《誅李希烈詔》:“ 李希烈 蔑義背恩,窮奸極暴?!?/p>
周曇名句,春秋戰(zhàn)國門再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