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性慈仁,體順融金
出自元代王吉昌《行香子 木金間隔》:
木性慈仁,體順融金。
混難分、反復(fù)浮沉。
還元祖性,造化幽深。
得木抽金,金去木,罷相侵。
精變游魂,湛入禪心。
杳冥時(shí)、蹤跡難尋。
無中顯有,透古通今。
自魄安魂,魂勝魄,鬼神欽。
注釋參考
木性
(1).舊謂淳厚、質(zhì)樸的稟性。 三國 吳 姚信 《士緯》:“ 孔文舉 金性太多,木性不足。” 唐 包佶 《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歸國》詩:“野情偏得禮,木性本含真?!?/p>
(2).木的性質(zhì)。 唐 白居易 《清夜琴興》詩:“清泠由木性,恬淡隨人心。”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菜五·木耳》:“木耳,各木皆生,其良,毒亦必隨木性,不可不慎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方善境》:“先生所作木刻,我以為是大可以發(fā)表的,至于木性未熟,則只要刻得多了,便可了然。”
慈仁
慈善仁愛?!肚f子·天下》:“薰然慈仁,謂之君子。”《百喻經(jīng)·嘆父德行喻》:“我父慈仁,不害不盜,直作實(shí)語,兼行布施?!薄稏|周列國志》第二五回:“其為人也,慈仁而精潔。精潔則恥於自污,慈仁則憚於賊人?!?/p>
體順
(1).依據(jù)天道,順應(yīng)造化。 晉 慧遠(yuǎn) 《沙門不敬王者論·求宗不順化三》:“天地以得一為大,王侯以體順為尊?!?/p>
(2).體貼和順。 孫中山 《民權(quán)初步·會員之權(quán)利義務(wù)》:“賢能之會長,當(dāng)具三種特質(zhì),一果毅之力,二誠懇之意,三體順之情。”
王吉昌名句,行香子 木金間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