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汝回《寄昭武馮司戶》:
朝解白鵠袍,夕投武陽壘。
武陽眾盜區(qū),風(fēng)傳駭妻子。
六月日癸亥,一書滿三紙。
具言五月初,獨宿鐘石邸。
脅從在所矜,渠魁固無幾。
仰憑天子威,肅導(dǎo)使君指。
豁達生路開,擲劍秉鋤耜。
始如浮斧魚,終如慕膻蟣。
游騎從何來,使我顏有泚。
幸逃食其烹,猶存漢家體。
黃巾與綠林,往昔殊替擔(dān)。
陸梁能幾時,寸戮而已矣。
理國若理身,慮我不臣彼。
潰癰復(fù)何難,實恐元氣毀。
江閩五十邑,荊棘五千里,我農(nóng)失種獲。
我士乏儲峙。
捕招兩悠悠,分明養(yǎng)彪兕。
頃予參此軍,忽忽逾一紀(jì)。
素飧歌伐檀,居前愧揚秕。
坊閭儼在目,煨燼空遺址。
使君君子儒,規(guī)摹用詩禮。
軍勢李晟孤,國事賈生恥。
蛟龍無波濤。
胡能制蛇虺。
誰謂曹掾卑,偉矣天下事。
生平報國軀,小節(jié)安足死。
南產(chǎn)約瓜分,須君混文軌。
注釋參考
理國
(1).治理國家?!豆茏印枴罚骸袄韲?,地德為首。”《后漢書·宦者傳·曹節(jié)》:“﹝ 審忠 ﹞上書曰:‘臣聞理國得賢則安,失賢則危。故 舜 有五臣而天下理?!薄杜f五代史·唐書·莊宗紀(jì)四》:“理國之道,莫若安民;勸課之規(guī),宜從薄賦?!?/p>
(2).政治清明、社會安定的國家。 唐 柳宗元 《封建論》:“大凡亂國多,理國寡?!?/p>
理身
養(yǎng)生;修身?!逗鬂h書·崔寔傳》:“為國之道,有似理身,平則致養(yǎng),疾則攻焉?!?唐 聶夷中 《雜興》詩:“兩葉能蔽目,雙豆能塞聰。理身不知道,將為天地聾。”
不臣
[unfit for an official's word and deeds in feudal times] 舊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規(guī)矩
詳細(xì)解釋(1).不守臣節(jié),不合臣道?!蹲髠鳌ふ压荒辍罚骸叭粽?季孫 而不來,則信不臣矣,然后伐之?!薄逗鬂h書·王符傳》:“ 華元 、 樂舉 厚葬 文公 ,君子以為不臣?!?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 匈奴 剛剛太平,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單于的麻煩,趁你在 長安 ,要給你難堪?!?/p>
(2).不稱臣屈服?!渡叹龝ど鞣ā罚骸巴獠荒軕?zhàn),內(nèi)不能守,雖 堯 為王,不能以不臣諧所謂不若之國。”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 匈奴 背叛不臣,數(shù)為暴於邊鄙?!薄缎绿茣づ峋貍鳌罚骸?高麗 本 孤竹國 , 周 以封 箕子 , 漢 分三郡,今仍不臣,先帝疾之,欲討久矣?!?/p>
(3).謂不以臣屬視之。《漢書·蕭望之傳》:“單于非正朔所加,故稱敵國,宜待以不臣之禮,位在諸侯王上?!薄稘h書·郊祀志上》:“﹝天子使﹞ 五利將軍 亦衣羽衣,立白茅上受印,以視不臣也。”
趙汝回名句,寄昭武馮司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穿越禁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