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庭春色惱人來,滿地落花紅幾片。
出自五代魏承班《玉樓春·寂寂畫堂梁上燕》
愁倚錦屏低雪面,淚滴繡羅金縷線。好天涼月盡傷心,為是玉郎長不見。
譯文
我對日復(fù)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(jīng)厭倦,因為風(fēng)潮變幻不定,莫可理究,兇險難測。彭蠡水波濤奔流,時而遇到洲島,立刻遽分兩股,急轉(zhuǎn)猛合,又沖撞到岸崖之上,崩起重重雪浪,更凝聚起來,奔流而下。沿途,有時乘月夜游,聆聽哀怨的猿啼,濕露而行,賞玩芳草的濃香;有時晨起遠眺,近處晚春秀野,碧綠無際,遠處蒼巖高峙,白云如聚。我想憑借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,來參透這冥冥之理。但是日日夜夜,朝朝昏昏,百思千索,依然不解。因不耐靜思默想,于是攀登懸崖,登上了石鏡山;牽蘿扳葉,進入了松門頂。訪異探秘,登高遠望,然而三江九派,先哲的記載,已成難以追尋的故事;滄海桑田,這千變?nèi)f化的自然之理,更難以考究。如今靈物異人已惜其珍藏,秘其精魂;金膏仙藥,溫潤水玉,早已滅其明光,輟其流溫。對于這顛顛倒倒,是非莫明的一切,我奏起了《千里別鶴》曲。突然斷弦一聲,萬籟俱寂,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回蕩。
注釋
⑵倦:厭倦 。水宿:棲住于水中的船上。此句意謂厭倦了水上長途旅行。
⑶具論:詳細述說。
⑷驟:急疾?;睾希壕酆?;匯合。此言風(fēng)浪拍打在洲島上。圻(qí)岸:曲岸。崩奔:水流沖激堤岸而奔涌。
⑸狖(yòu):長尾猿。
⑹浥(yì):濕。馥(fù):香氣濃郁。芳蓀:香草名。此句說露水沾在芳蓀的葉子上,散發(fā)出濃郁的香氣。
⑺屯:聚集。
⑻千念二句:各種感慨日夜纏繞在心頭。
⑼石鏡、松門:山名,二山都近鄱陽湖口。李善《文選注》引張僧鑒《潯陽記》曰:“石鏡山,東有一圓石,懸崖明凈,照人見形。”又引顧野王《輿地志》曰:“自入湖三百三十里,窮于松門。東西四十里,青松徧于兩岸?!?br>⑽三江:《尚書·禹貢》:“三江既入?!编嵭ⅲ骸叭钟谂眢唬瑸槿?,東入海?!?br>⑾九派:潯陽的別稱。即今江西九江。上二句說古代關(guān)于三江、九派說法已成往事,其中的玄理也無從知曉。
⑿靈物:珍奇神異之物。吝珍怪:惜其珍奇怪異之狀。
⒀秘精魂:隱藏其精神魂魄。二句說江湖中本來有很多神異之物,但都不顯現(xiàn)出來。
⒁金膏:道教傳說中的仙藥。滅明光:韜光而不顯現(xiàn)。
⒂水碧:玉的一種,又稱碧玉?!渡胶=?jīng)》:“耿山多水碧?!陛z:停止。流溫:指水玉溫潤。二句說此江中有金膏、水碧,然都滅其明光,止其溫潤而不見。
⒃千里曲:曲名,即《千里別鶴》曲。蔡邕《琴操》:“商陵牧子娶妻五年,無子,父兄欲為改娶,牧子援琴鼓之,嘆別鶴以舒其憤懣。故曰《別鶴操》。鶴一舉千里,故名《千里別鶴》也?!?br>⒄弦絕:曲終。李善《文選注》說:“言奏曲冀以消憂,弦絕而念逾甚。故曰‘徒作’也?!?/p>
賞析
這首《玉樓春》抒寫閨怨,所創(chuàng)設(shè)的意境是:暮春時節(jié),梁燕雙飛,落紅滿地。女主人公愁倚錦屏,感到“春色惱人”,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見,不禁淚滴繡衫。全詞意境優(yōu)美,婉麗多姿。
上片寫卷簾所見,怨情油然而生。首句用梁間燕語,表現(xiàn)“畫堂”“寂寂”,以動寫靜,人物情感也寓于其中;“高卷”句在結(jié)構(gòu)上是過渡;后兩句是觸景傷情:簾外“一庭春色”,本人公感到并不為己所有,故有“惱人”之感;而“滿地落花”則又使她想到青春難再!
下片首二句用“愁倚”、“淚滴”寫她觸景傷精時的容態(tài);結(jié)尾二句,點出原由。對月懷人,深為“四美”(良辰、美景、賞心、樂事)難全而傷心。
在藝術(shù)上,此詞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意象的裝飾性特征。詞中的“畫堂”、“落花”、“錦屏”等都是較為典型的裝飾性意象,在顏色、形狀等方面都是有著鮮明的圖案性質(zhì)的。這些具有圖案性質(zhì)的意象構(gòu)織出整體的圖案。這些意象,并非是詞人的興會所得,而是具有審美抽象性質(zhì)的意象構(gòu)織而成的,也就是說,它們沒有個體化的、殊相的特征,都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的意象。它們?nèi)鄙匐S機感興的鮮活感,但卻具有一些可以相互詮釋的意味。文學(xué)語言的圖案化,在晚唐五代詞中是最為典型的。因此可以說,此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詞的共同特征。
魏承班名句,玉樓春·寂寂畫堂梁上燕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