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近現(xiàn)代柳亞子《題張蒼水集》:
起兵慷慨扶宗國,豈獨(dú)捐軀為故王?二百年來遺恨在,珠申余孽尚披猖。
注釋參考
起兵
起兵 (qǐbīng) 出兵;興兵 raise troops;rise in revolt慷慨
慷慨 (kāngkǎi) 充滿正氣,情緒激昂 vehement;fervent 慷慨就義 大方;不吝嗇 generous;liberal 慷慨解囊宗國
(1).同姓諸侯國。因與天子同宗,為其支庶,故稱?!睹献印る墓稀罚骸?然友 反命,定為三年之喪,父兄百官皆不欲,曰:‘吾宗國 魯 先君莫之行,吾先君亦莫之行也,至於子之身而反之,不可!’” 趙岐 注:“ 滕 魯 同姓,俱出 文王 。 魯 , 周公 之后; 滕 , 叔繡 之后?!薄段簳に抉R德宗傳》:“ 元顯 自為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都督十六州,本官悉如故;封子 彥章 為 東海王 ,食 吳興 四萬餘戶,清選文學(xué)臣僚,吏兵一同宗國。” 清 錢謙益 《費(fèi)縣道中》詩之一:“驅(qū)車入 魯 弔遺黎,宗國相傳事可悲?!?/p>
(2).猶祖國。亦兼稱國家,朝廷。《左傳·哀公八年》:“且夫人之行也,不以所惡廢鄉(xiāng)。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,不亦難乎!” 杜預(yù) 注:“ 輒 , 魯 公族,故謂之宗國。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二:“使羣小人不阿罔,則宗國豈至是?!?梁啟超 《本館第一百冊祝辭》第一:“況當(dāng)今日天子蒙塵,宗國岌岌之頃,有何可祝?” 魯迅 《墳·科學(xué)史教篇》:“如古賢人,能播將來之佳果於今茲,移有根之福祉于宗國者,亦不能不要求於社會,且亦當(dāng)為社會要求者矣?!?/p>
豈獨(dú)
難道只是;何止?!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熬ú贿z德刑,以伯諸侯,豈獨(dú)遺諸敝邑,敢私布之?!薄肚f子·胠篋》:“然而 田成子 一旦殺 齊 君而盜其國,所盜者豈獨(dú)其國邪?并與其圣知之法而盜之。” 唐 杜甫 《有感》詩之四:“終依古封建,豈獨(dú)聽簫韶?” 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十四:“使朝廷與 夏國 歡好如初,生民重見太平,豈獨(dú) 夏國 之幸,乃天下之幸也?!?清 黃遵憲 《四用前韻》:“豈獨(dú) 漢 唐 無此禍,五洲驚怪國人狂。”
捐軀
[sacrifice one's life] 為國家、為正義而舍棄生命
為國捐軀
詳細(xì)解釋為國家為正義而死。 漢 袁康 《越絕書·外傳紀(jì)策考》:“ 子胥 至直,不同邪曲,捐軀切諫,虧命為邦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品藻》:“借如 陽瓚 効節(jié)邊城,捐軀死敵,當(dāng)有 宋 之代,抑 劉 卜 之徒歟?” 宋 蘇軾 《到黃州謝表》:“若獲盡力鞭箠之下,必將捐軀矢石之間?!?清 顧炎武 《井中心史歌》:“ 陸公 已向 厓門 死, 信國 捐軀赴 燕 市?!?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(bǔ)編·慶祝滬寧克復(fù)的那一邊》:“忽而想到十六年前也曾克復(fù)過 南京 ,還給捐軀的戰(zhàn)士立了一塊碑。”
柳亞子名句,題張蒼水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