掛帆未了青泥過,轉(zhuǎn)眼相將玉笥邊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十五日明發(fā)石口,遇順風》:
泝流淺水剌樓船,百棹千篙秪不前。
一夜波聲喧到曉,北風氣力欲翻天。
掛帆未了青泥過,轉(zhuǎn)眼相將玉笥邊。
無數(shù)小舟俱在后,追儂不及指為仙。
注釋參考
掛帆
張帆行船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過始寧墅》詩:“剖竹守滄海,掛帆過舊山?!?唐 孟郊 《湖州取解述情》詩:“因茲掛帆去,遂作歸山吟?!?宋 梅堯臣 《回自青龍呈謝師直》詩:“起來整巾不稱意,掛帆直走滄海邊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九:“交書 徐公 ,即掛帆還 白下 ?!?/p>
未了
未了 (wèiliǎo) 沒有了卻、結(jié)束 unfinished 未了的心事 漫漫,沒有終點 outstanding 未了的欠債青泥
(1).古時用以封緘文書、器皿的青色粘土?!稏|觀漢記·鄧訓傳》:“又知 訓 好以青泥封書……還過 趙國 易陽 ,并載青泥一穙,至 上谷 遺 訓 ?!?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夏禹》:“ 禹 盡力溝洫,導川夷岳,黃龍曳尾於前,玄龜負青泥於后…… 禹 所穿鑿之處,皆以青泥封記其所,使玄龜印其上?!薄对企牌呋`》卷七:“時出金壺四寸,上有五龍之檢封以青泥?!?/p>
(2).相傳神仙服食的一種泥漿、泥土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王烈》:“石中有一xue{1|1}口,徑闊尺許,中有青泥流出如髓。 烈 取泥試丸之……氣如粳米飯,嚼之亦然。”《醒世恒言·李道人獨步云門》:“豈知神仙窟宅,每遇三千年纔一開底里,迸出泥來,叫做‘青泥’,專是把與仙人做飯喫的?!?/p>
(3).即 青泥城 ?!稌x書·安帝紀》:“ 赫連勃勃 大敗王師於 青泥 北?!眳⒁姟?青泥城 ”。
(4).指 青泥嶺 。 唐 李白 《蜀道難》詩:“ 青泥 何盤盤,百步九折縈巖巒。” 五代 王周 《路次覆盆驛》詩:“曾上 青泥 蜀 道難,架空成路入云寒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送吳門李仲木出守寧羌》詩:“ 黑水 分 榆柳 , 青泥 老 驌霜 。”參見“ 青泥嶺 ”。
(5).古驛站名。在 青泥嶺 上。 唐 元稹 《青云驛》詩:“昔游 蜀 門下,有驛名 青泥 ?!?/p>
轉(zhuǎn)眼
轉(zhuǎn)眼 (zhuǎnyǎn) 轉(zhuǎn)動眼珠子的功夫。形容時光飛逝 in an instant 人生易老,轉(zhuǎn)眼百年 轉(zhuǎn)眼成人?!濉?林覺民《與妻書》相將
相將 (xiāngjiāng) 相隨,相伴 together 兩個相將旅游 將近,行將 be going to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 晉城 韓國,相將半月有余?!肚貋懔鶉皆挕?h3>玉笥(1).華美的盛衣食之竹箱。 南朝 梁 劉孝威 《擬古》詩:“青鋪緑璅琉璃扉,瓊筵玉笥金縷衣。”
(2).傳說中的玉筐?!短綇V記》卷三九七引《玉笥山錄》:“天感其誠,乃降白玉笥置壇上。 武帝 遣使取之,至其壇,則飄風大震,捲玉笥而去?!?/p>
(3).指帝祚。 北周 庾信 《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》:“其后金行受命,玉笥南遷?!?/p>
(4).山名。在 湖南 湘陰縣 東北,相傳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《九歌》,上有 屈子祠 。 南朝 梁 張緬 《南征賦》:“ 玉笥 登之而卻老,金人植杖以尊泉?!?清 朱孝臧 《慶chun{1-1}宮》詞:“斷云 玉笥 ,感詞客,依稀有靈。”
(5).山名。在 江西 永新縣 。道家稱為仙居之所?!对企牌呋`》卷二七:“三十六小洞天……第十七 玉笥山洞 ,周廻一百二十里,名曰太玄法樂天。在 吉州 永新縣 ,真人 梁伯鸞 主之?!?宋 蘇轍 《青詞·閣皂》:“過 臨江 ,近瞻 閣皁 ,遙望 玉笥 ,誠心惕然?!?/p>
(6).山名。在 浙江 。 唐 方干 《思越中舊游寄友》詩:“斷臂青猿啼 玉笥 ,成行白鳥下 耶溪 。” 宋 陸游 《游鏡湖》詩:“超然登 玉笥 ,及此煙月夕?!弊宰ⅲ骸?玉笥峯 在 會稽山 南?!?/p>
楊萬里名句,十五日明發(fā)石口,遇順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噩夢之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