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唐士恥《綠槐陰》:
槐陰似尼父,軼軌追前蹤。
絕塵非學(xué)步,所產(chǎn)夐無雙。
今此于越東,鐘孕亦鴻龐。
朅來于越西,掌教開群迷。
群迷於今正有賴,肯使玉佩從他之。
昔人種槐根細(xì)細(xì),坐閱日月蟬已棲。
歷聘轍環(huán)嗟不遇,豈若今日廊廟歸。
要俾六經(jīng)日益明,俗還唐虞熙又熙。
槐陰雖異道則一,彼不見用吾登躋。
宇宙雖云宏且邈,理焉所在成均齊。
槐陰槐陰異今昔,一則不用一明陟。
道在六經(jīng)道固存,道出六經(jīng)道還得。
洪哉尼父懷此道,今日誰知?dú)w探討。
探討既力道不殊,三都遂隳陳常討。
天驕立可傾,神州立可清。
一祖八宗地,教化登升平。
先生為黃發(fā),自可七六經(jīng)。
注釋參考
異道
(1).不同的方法?!盾髯印し窍唷罚骸肮沤癞惽椋渌灾蝸y者異道。” 漢 劉向 《說苑·君道》:“夫三君之舉賢,皆異道而成功。”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之四:“是以三王異道而共昌,五霸殊風(fēng)而并列。”
(2).指別的方法。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,長(zhǎng)執(zhí)重勢(shì),而獨(dú)擅天下之利者,非有異道也。能獨(dú)斷而審督責(zé),必深罰,故天下不敢犯也?!?/p>
(3).指志趣或本性不同?!冻o·離騷》:“何方圓之能周兮,夫孰異道而相安?!?明 汪道昆 《洛水悲》:“吾聞人神異道,不得相干。”
(4).思想理論不同?!稘h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敖駧煯惖?,人異論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,是上亡以持統(tǒng)一……下不知所守。”
(5).不同的道路;方向相反的道路?!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罚骸?廣 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 右北平 , 博望侯 張騫 將萬騎與 廣 俱,異道?!薄斗ㄔ分榱帧肪砣唬骸胺鸨貜拇藖恚覄t從彼異道而去。”
(6).指信不同教義的人。即異教徒?!斗ㄔ分榱帧肪砥呔牛骸敖耥毻ㄉ⒁缓烈陨蠏稳胧奖娚案F獨(dú)乞人并諸異道?!?/p>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登躋
猶登攀。 宋 吳淑 《秋賦》:“三隥則 山簡(jiǎn) 登躋,九井則 仲文 游陟。”
唐士恥名句,綠槐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