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王處一《歸朝歡五首》
四大圓光攢一簇。明月清風(fēng)開慧目。法身養(yǎng)就道根芽,仙童身執(zhí)天花竹。會彈弦外曲。本性瑩若荊山玉。樂真歡、閑吟碧洞,閃出祥煙綠。苦盡甘來天賜祿。日月交宮真反覆。無中別有好家風(fēng),免投胎舍重?fù)]撈。性燈常照燭。應(yīng)化太虛通純熟。個靈明、包羅萬象。出離生死辱。
無限神光常圍簇。瑞靄祥云盈滿目。青鸞赤鳳舞仙宮。不投塵世棲凡竹。性珠明九曲。靜中煉金并煉玉。做生涯、坐觀浮世,幾度黃河綠。天女天男天衣祿。仙語仙言仙稟覆。謝天謝地謝神祗,免教玉性拖泥漉。圣真常照燭。不虧功行丹漸熟。透晴空、太玄之外,無寵還無辱。
業(yè)盡神生光一簇。頤養(yǎng)長生真面目。心目還似月當(dāng)天,神清有若風(fēng)搖竹。醉唱仙部曲。更令般載瑤臺玉。透昆宮、星壇月殿,日射噴紅綠。不向人間貪福祿。時得諸天常整覆。五方霞彩結(jié)成雯,洪波里面金丸漉。燦爛明勝燭。七寶九宮光透熟。轉(zhuǎn)玲瓏、刀圭入腹。不論驚榮辱。
羽蓋霓旌滿空簇。暗合朝元真數(shù)目。逍遙自在樂真歡,何須一派喧絲竹。洞仙歌雅曲。佩環(huán)時響清韻玉。做奢華、瓊漿玉醴,不讓金杯綠。宴罷高真重賜祿。從此靈明無蓋覆?;剜祲m世謾饕外,皆將根本成波漉。不知昏性燭。蓋因那邊光景熟。怎超升、復(fù)投幽暗,劃地遭凌辱。
玉姹金嬰圍繞簇。玉蕊金蓮清骨目。金光籠罩玉鱗龍,玉泉澆灌金*竹。玉鋒鳴勝曲。玉樓金殿金間玉。玉金交、玉爐金鼎,焰迸青黃緣。玉飯金漿非世祿。玉兔金烏常往覆。玉山玉海玉乾坤,玉人玉性無淋漉。玉蟾明匪燭。玉烏蟠桃仙果熟。玉京丹、玉陽服了,不被諸仙辱。
以上王處一作品《歸朝歡》共5首
注釋參考
本性
本性 (běnxìng) 即天性。固有的性質(zhì)或個性 natural instincts;natural character;nature 本性難移荊山
(1).山名。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。 漳水 發(fā)源于此。山有 抱玉巖 ,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?!稌び碡暋罚骸皩?dǎo) 嶓冢 ,至于 荊山 。” 孔 傳:“ 荊山 在 荊州 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二》:“《禹貢》:‘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。’蓋即 荊山 之稱,而制州名矣。故 楚 也。”
(2).山名。在今 陜西省 富平縣 西南。相傳 禹 鑄鼎于此。《書·禹貢》:“導(dǎo) 岍 及 岐 ,至于 荊山 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《地理志》云:《禹貢》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。”《后漢書·郡國志一·馮翊》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《帝王世紀(jì)》:“ 禹 鑄鼎於 荊山 ,在 馮翊 懷德 之南,今其下﹝有﹞ 荊渠 也?!?/p>
(3).山名。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(xiāng) 南。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于此。亦名 覆釜山 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 黃帝 采 首山 銅,鑄鼎於 荊山 下?!?/p>
(4).山名。在今 安徽省 懷遠(yuǎn)縣 西南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淮水》:“《郡國志》曰:‘ 平阿縣 有 當(dāng)涂山 , 淮 出于 荊山 之左, 當(dāng)涂 之右,奔流二山之間,西揚濤北注之。’”《資治通鑒·后周世宗顯德四年》:“帝馳至 荊山洪 ,距 趙步 二百餘里?!?胡三省 注:“ 荊山 在 濠州 鐘離縣 西八十三里,即 梁武帝 筑堰之地,今 懷遠(yuǎn)軍 正治 荊山 ?!?/p>
王處一名句,歸朝歡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