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回《秋晚雜書三十首》:
世運日已季,帝王降而霸。
人品亦復(fù)然,窮極事狙詐。
孟堅列九等,三三以相亞。
圣有生而知,愚至不可化。
吾謂上上人。
老死守田舍。
遠跡牛豕間,胼胝事耕稼。
彼昏慕鼎食,厥價下之下。
何待臨伏锧,然后發(fā)悲咤。
注釋參考
何待
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須、用不著。 蕭三 《血書》詩:“只聽說,你工作努力,你常常站在斗爭的最前線。這何待說?你已久是鋼鐵煉成的戰(zhàn)斗員?!?/p>
伏锧
亦作“ 伏質(zhì) ”。古代有腰斬的死刑,施刑時罪犯裸身俯伏砧上,故稱“伏鑕”。質(zhì),通“ 鑕 ”,砧。亦泛指被處死?!妒酚洝堌┫嗔袀鳌罚骸?蒼 坐法當(dāng)斬,解衣伏質(zhì)?!?漢 班彪 《王命論》:“勇如 信 、 布 ,強如 梁 、 籍 ,成如 王莽 ,然卒潤鑊伏鑕,烹醢分裂?!?唐 陳子昂 《謝衣表》:“以其伏鑕之魂,更辱賜衣之寵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科場·孫蕡陳遇》:“蓋仕宦二十年,一禁繫,一從戎,四為下僚,僅一入史局,而不免伏鑕?!?/p>
然后
然后 (ránhòu) 用于順承復(fù)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,或一段的開頭,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(fā)生后,接著發(fā)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,有的跟前一分句的“先”、“首先”相呼應(yīng) then;after that 然后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?!?清· 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悲咤
亦作“ 悲詫 ”。悲嘆;悲憤?!段倪x·郭璞<游仙詩>之五》:“臨川哀年邁,撫心獨悲吒。” 李善 注:“吒,嘆聲也?!?南朝 梁 何遜 《臨行公車》詩:“念此將如何,撫心獨悲咤?!?唐 杜甫 《遣興》詩之五:“每望東南云,令人幾悲吒?!?宋 梅堯臣 《送曼叔襄城尉》詩:“此趣信所諳,羈官莫悲吒?!?明 高棅 《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》詩:“高興殊不平,臨風(fēng)獨悲咤?!?清 陳維崧 《賀新郎·送家廣陵下第南歸海寧兼以志慰》詞:“真珠莫惜離筵瀉。儘人間羣兒自貴,底須悲詫?!?清 鄒容 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抗議發(fā)憤之徒絶跡,慷慨悲咤之聲不聞,名為士人,實則死人之不若?!?
方回名句,秋晚雜書三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