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骨痛國讎,嚼齒憤奸黨
出自宋代孫應(yīng)時《讀晦翁遺文悽愴有作》:
先生千載人,浩氣隘穹壤。
早薄聲利交,超然傲塵鞅。
飲酒讀離騷,追游必豪克。
風(fēng)月飽高吟,云泉擅奇賞。
切骨痛國讎,嚼齒憤奸黨。
縱談天下事,一一如指掌。
斂意師圣賢,精心玩圖象。
全體極渾涵,靈極妙充養(yǎng)。
昭昭陳軌轍,坦坦辟榛莽。
陶熔就醇粹,鞭策收勉強(qiáng)。
瞿聃息遁辭,關(guān)誰大遺響。
師道屹尊嚴(yán),人材興倜儻。
宸綸歡廉靖,朝跡惎忠讜。
康廬委符竹,越絕畀英蕩。
芻牧活饑惸,天日快幽枉。
命義信行藏,風(fēng)標(biāo)何骯臟。
晚來侍細(xì)旃,時益異疇曩。
孤蹤反山從,百怪紀(jì)夔魍。
先生一澹然,幾微寧怏怏。
冬曦暖袍屨,秋風(fēng)颯幾杖。
尚可淑后來,可言遂長往。
{左口右癸}離思遠(yuǎn)道,殷勤愧殊關(guān)。
常懷訂群疑,忍獨(dú)拜遺像。
感舊日蕭瑟,出門增惝怳。
一致無古倔,肆世均俯仰。
微言在遺墨,沒齒抱遐想。
末路誠刺促,中扃故弘敞。
惟善不可誣。
惟惡不可長。
百年非所知,常如侍函丈。
題計(jì)自激昂,山川悲莽蒼。
注釋參考
切骨
猶徹骨,刻骨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錦帶書十二月啟·黃鐘十一月》:“酌醇酒而據(jù)切骨之寒,溫獸炭而祛透心之冷?!?唐 白居易 《酬嚴(yán)十八郎中見示》詩:“夜酌滿容花色煖,秋吟切骨玉聲寒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巴延三》:“ 巴 感激 鄂 切骨,常以恩人呼之。” 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一幕:“為了拆 五奎橋 的事得罪了他,恨我們恨得切骨?!?/p>
國讎
亦作“ 國仇 ”。國家的仇敵或仇恨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雜詩》:“國讎亮不塞,甘心思喪元?!?南朝 陳 徐陵 《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》:“赫矣 高祖 ,爰清國讎?!?宋 陸游 《長歌行》:“國讎未報(bào)壯士老,匣中寳劍夜有聲?!?明 姜埰 《詠史》詩:“ 趙孟 為國仇,仗劍宮門外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梓潼篇贈李中孚》:“隱痛方童丱,嚴(yán)親赴國仇?!?/p>
嚼齒
咬牙碎齒。形容憤慨之狀。《舊唐書·忠義傳下·張巡》:“及城陷, 尹子奇 謂 巡 曰:‘聞君每戰(zhàn)眥裂,嚼齒皆碎,何至此耶?’” 宋 蘇軾 《京師哭任遵圣》詩:“奮髯走猾吏,嚼齒對姦將。” 明 宋濂 《元贈進(jìn)義副尉金溪縣尉陳府君墓銘》:“嚼齒駡賊,誓不俱生?!?/p>
奸黨
奸黨 (jiāndǎng) 指背叛國家或君主的人物或小集體 treacherous party;traitor party 陰知奸黨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孫應(yīng)時名句,讀晦翁遺文悽愴有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