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辰翁《金縷曲/賀新郎》:
問何年種植。
獨(dú)成蹊、秾花爛漫,錦開千步。
花下老人猶記我,不似那回賞處。
并吹卻、道邊謝墅。
黃四娘家今何在,也飄零、偎向前村住。
千萬恨,寄紅雨。
攜壺藉草行歌暮。
記前宵、深盟止酒,況堪扶路。
破手一杯花浮面,不覺二三四五。
更竹里、顛狂崔護(hù)。
試語看花諸君子,但如今、俯仰成前度。
君不見,曲江樹。
注釋參考
一杯
(1).指一杯的容量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仁之勝不仁也,猶水勝火,今之為仁者,猶以一杯水,救一車薪之火也。” 唐 王維 《渭城曲》: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 陽關(guān) 無故人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二四:“如一杯羹在此冷了,將去溫來又好?!?/p>
(2).表示少量。 唐 李白 《送魯郡劉長史》詩:“ 魯國 一杯水,難容橫海鱗?!?/p>
(3).特指一杯酒。 唐 杜甫 《臺(tái)上》詩:“老去一杯足,誰憐屢舞長。” 宋 楊萬里 《立春日有懷》詩之一:“白玉青絲那得説?一杯嚥下 少陵 詩!”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“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來了?嘮三叨四的,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?!?/p>
浮面
表面。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姚克》:“因?yàn)樗X得的,還不過一點(diǎn)浮面的情形?!?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他非常注意浮面上的繁文縟禮,以為這是士大夫門第的、必不可少的家教?!?楊朔 《我的改造》:“在部隊(duì)里,表面上跟戰(zhàn)士、農(nóng)民混在一起,好像‘深入群眾’了,骨子里卻像一滴油滴到人民的大海里,總漂在浮面,油光光的有點(diǎn)刺眼?!?/p>
不覺
不覺 (bùjué) be unable to find 沒有發(fā)覺,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,也就不覺路途遙遠(yuǎn) 想不到,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,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不禁,不由得 cannot help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(shí),兩個(gè)都不覺紅了臉。——揚(yáng)沫《青春之歌》三四五
三十四、五之略語。 元 無名氏 《度柳翠》第三折:“你若到三四五、三六里,那其間早則粧幺不得?!?/p>
劉辰翁名句,金縷曲/賀新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紙牌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