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普寧《偈頌四十一首》:
一塵入正定,諸塵三昧起。
諸塵入正定,一塵三昧起。
三昧與正受,土塊泥里洗。
咦,白日堂堂眼見鬼。
非不非,是不是。
甲子乙丑海中金,丙午丁未天河水。
注釋參考
一塵
(1).一粒微塵。常喻事物的微小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野鵝賦》:“雖陋生於萬物,若沙漠之一塵?!?唐 聶夷中 《古興》詩:“片玉一塵輕,粒粟山丘重。” 清 任泰學 《質(zhì)疑·周易》:“附上《周易》質(zhì)疑若干條,一塵勺水,未必無補於高深,或去道尚遠,亦示近日學問所到而已?!?/p>
(2).道家稱一世為一塵?!短綇V記》卷四五引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丁約》:“儒謂之世,釋謂之劫,道謂之塵?!?宋 孫覿 《奉寄沉理問》詩:“可憐仙凡一塵隔,哀樂紛綸殊不極?!?/p>
(3).借指相當大的差距。 明 王守仁 《寄鄒謙之》書:“縱令鞭辟向里,亦與圣門致良知之功,尚隔一塵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文壇三戶》:“那些作品,即使摹擬到和破落戶的杰作幾乎相同,但一定還差一塵?!?/p>
正定
(1).校訂改正?!稏|觀漢記·張純傳》:“時舊典多闕,每有疑義,輒為訪 純 ,自郊廟、婚冠、喪紀禮儀,多所正定?!?宋 葉適 《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》:“鷄鳴挾書,盡夜分皆憶念上口,數(shù)千載未了事皆欲正定,名章偉著皆欲銓品,異聞逸傳皆欲論述?!?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二:“古人之作,必正定而后出,若 丁敬禮 之服 曹子建 ?!?魯迅 《華蓋集·“碰壁”之馀》:“僉事--文士詩人往往誤作簽事,今據(jù)官書正定。”
(2).端正而堅定。《三國志平話》卷上:“ 高祖 無正定, 呂后 斬諸侯?!?孫中山 《革命成功始得享國民幸福》:“我們處在這種艱難困苦之中,操守便要正定?!?/p>
(3).佛教語。梵語“三昧”之意譯。謂屏除雜念,心不散亂,專注一境。為八正道之一。 隋 慧遠 《大乘義章》卷十三:“心住一緣,離於散動,故名為定。言三昧者,是外國語。此名正定,定如前釋;離於邪亂,故説為正?!?宋 蘇轍 《題李公麟山莊圖》詩之三:“佛口如瀾翻,初無一正定;畫作正定看,於何是佛性?”
諸塵
佛教語。指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五塵。 唐 王建 《原上新居》詩之七:“焚香向居士,無計出諸塵?!?明 高啟 《賦永上人紙帳》:“ 剡 藤裁素幬,坐使諸塵隔?!?/p>
三昧
三昧 (sānmèi) 佛教用語,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,意思是止息雜念,使心神平靜,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。借指事物的要領(lǐng),真諦 (Budd.)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;knack;secret 正令筆扛鼎,亦未造三昧?!懹巍妒咀舆^》 深得其中三昧釋普寧名句,偈頌四十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